6.4太子参
太子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太子参治小儿夏季热
常有些小孩子,一到夏天炎热,身体随着自然界变化,也会表现出发烧发热,到了秋天,自动就会退去。
老爷爷说,这就是小儿夏季热。
有个小孩子每天上午都会烧到38度多,下午自动会退下来,每天夏季最热的那个月,多会有规律地发烧发热,几年以来都是这样,今年又烧起来。
他们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爷爷见这小孩子舌尖红少苔,显然是体内阴虚热盛,应该用滋阴清热之法,而长期发热后,孩子体虚少力,显得有些倦怠,最好还要能够补益元气。
小指月说,太子参既能滋阴清热,也能益气健脾。
老爷爷说,没错,太子参又叫孩儿参,童参,对于小儿气阴两虚,容易发热的,用它最好。
随后给小孩子太子参泡水服用,一喝就不再发烧了,精神也没那么疲乏,看来一味太子参真是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夏季热的良药啊!
太子参拾珍
朱濂溪经验 补气升提喜用太子参 气虚证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少气微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脉虚无力,甚或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等。医生往往投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等以健脾和胃升提,原方中的人参因其价格昂贵,多改用党参替代。朱师认为,党参虽为补益升提之品,但过于腻气,常常会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另外,党参与太子参相比,显得升补有余而滋养不足。太子参较之党参,补而不燥,滋而不腻,既能补气,又能填阴,可谓阴阳俱生。特别适合病后瘦弱无力,体虚自汗者。在临床运用中,朱师常把太子参与怀山药、玉竹合用以治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与沙参、麦冬合用以治肺燥,咳嗽痰少。与黄芪、五味子合用以治气阴不足,自汗口渴。如黄芪汤(正黄芪、漂白术、北防风、熟地黄、煅牡蛎、云茯苓、大麦冬、粉甘草、大枣)。
指月按:太子参性平力薄,它补气之力不及红参、党参,养阴生津之力不及西洋参,所以适用于气阴不足的轻症,比如小孩子阴虚火热,所以太子参是小儿科常用的平和养气阴之药。如果气阴两伤,火又特旺的,那就要用西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