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天麻
天麻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风把痰吹上头顶
有个妇人,眩晕耳鸣多年,一旦晕起来,眼花头痛不能工作,没法生活。
老爷爷说,平时多不多痰啊?
病人说,多啊,老吐都吐不干净。
老爷爷说,现代医学说你这是耳源性眩晕,但在中医看来这是痰饮浊阴上犯清窍,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以头晕眼花。
这妇人说,那我该怎么办?
老爷爷说,少吃生痰之物,杜绝其痰源,脑袋就会清爽。
这妇人又问,哪些是生痰之物呢?
小指月说,鸡蛋牛奶水果糯米肥肉等粘糊糊又生冷之品。
老爷爷说,当然你过度饱食,也会容易生痰,所以吃撑吃胀,吃伤脾胃,那你喝水吃米饭都会生痰饮。所以吃什么很重要,怎么吃更重要,要懂得吃七分饱就放手,这可以减少痰湿的生成。
这妇人点点头,确实,她在家里经常都吃到打饱嗝,不是因为她贪吃,而是家里人吃不完的饭菜,她都努力地去吃,以为这样才节俭才不浪费。因为很多中老年人他都是贫苦年代过来的,不舍得随便倒掉残羹剩菜。
老爷爷笑笑说,这太简单了,你每次煮饭菜煮少点不就行了,这样大家吃个七八分饱,不吃撑,反而更健康,这是用钱都买不到的健康身体啊!只是一个小小理念的调整,就可以让你和你的家人身体更好。
小指月说,若要身体好,饮食七分饱,夜饭减一口,定能致高寿。
这妇人点点头,确实爷孙俩所说的都是她家庭里经常犯的错,不仅是她的家庭,小康社会的很多家庭,都在犯这个胡吃海塞的错,消化不过来,变生的痰饮便会伤害身体,所以健康以不吃饱为第一要义,疾病以减食为最佳汤药。
老爷爷说,指月啊,痰饮头痛,用啥?眼花头晕,又用啥?
小指月笑笑地引李东垣《脾胃论》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老爷爷又看病人舌苔白腻,脉弦滑,明显是痰饮夹风上冲,便说,那就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小指月随后把这方子写下来,原来这方子由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姜、枣组成,二陈汤降已生之痰,通降阳明胃肠,使痰浊下行,白术化未生之痰,强大脾胃,使脾胃不生痰,而天麻平肝熄风,痰浊非风不能上攻巅顶而眩晕,故平息其风,痰浊自降。正如风筝没有风就飞不上天空一样,痰浊没有风就不能被吹上头顶,通过用天麻熄风,即是息痰。
这妇人听从老爷爷的告诫,服用十剂半夏白术天麻汤,眩晕头痛便没有再发作过了。
找出风动的原因
有个小孩子因为一次拉肚子后,老是恢复不了,虽然不拉肚子了,但留下个后遗症,就是经常昏昏欲睡,手足轻微地抖动。
医生看到这种抖动之象,都想到是风,因为风主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给他用上了天麻,因为天麻又叫定风草。专门治疗虚风内动,它既能够补益人体,又能够平息风动。
这小孩子吃了天麻粉后,手部抖动没那么频繁了,可一个月还没能够彻底根治,他们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爷爷看这小孩子有黑眼眶,又比较瘦小,再一探脉,一派濡弱之象,便问,指月啊,为什么平息风动最好的药天麻,都不能够帮这娃子止住手抖。
小指月说,根深不怕风摇动,久病伤及肾气,肾是人体之根,如同树木根伤,必定容易为风所摇,所以应该滋养肾气,令根基牢固,则风动可熄。
老爷爷点点头说,滋养肾气是一方面没错,令根基牢固可以使得风邪无法撼动,但还有一点必须要厚培其土,其根乃固。你看我们外面种的茄子,要想结得丰硕,不被风吹断,就要往这茄子根本培土,土厚起来,风就不容易摇动。
所以吐泻伤及脾胃之气,人又瘦小,没什么肌肉,这样就容易引起风动,中医称之为慢脾风。脾土巩固,才能从根源上抵抗风邪,站住脚跟。
小指月恍然大悟,原来还要培土,土虚则木摇,土厚则木牢。
老爷爷说,那就用滋水培土加平肝熄风。
小指月笑笑说,我明白了,滋水者,六味地黄丸也,培土者,四君子汤也,平肝熄风者,天麻也。
这样小娃子再吃这方子时,人就特精神,胃口也开,十来剂药下去,手立马不抖了,白天那种昏昏欲睡之感,如同风卷残云,彻底消去。
老爷爷说,所以看一个病,不要只停留于表面局部,大家都知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什么只用平肝熄风的药不能把风给制住。
小指月说,因为引起肝风动摇的原因有很多,根基不牢要培补肾气,因为肾为人体的根,土壤不固,要固护脾胃。因为脾胃乃人体的土壤。只有脾胃健壮,肌肉满实,风才不容易摇动。
老爷爷点点头说,所以在《普济本事方》中有个醒脾丸,就是专治疗小儿吐泻过后,脾虚慢惊风,神志昏沉,手部抖动的。里面除了天麻定风之品,还配以人参、白术培土之物,现在你就能够看得懂这个方子的设计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