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摘 > 正文内容

2.13黄连

ms2年前 (2023-03-03)中医文摘36

13、黄连




图片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直折心火上炎


  有位老人,年过花甲,平时很少得病,身体强壮,年岁虽老,干的活一点都不少于年轻人,而且干起农活来,从容不迫,平时根本很少生病吃药。


  突然有一天他觉得有些头晕,眼中看东西都是各类奇奇怪怪的蜜蜂蝴蝶花朵,真是无奇不有,形状万千。


  他便请了一个医生来看,这医生说年老体虚,血虚不能养目,于是就给他开了归脾汤。


  这老爷子吃了十剂归脾汤,反而睡觉质量更差,心更烦,看到更多的蜜蜂蝴蝶花朵,家里人都认为这老人是不是得了癫狂,被鬼怪遮住了双眼。


  于是又请另外一个医生,这医生给他用上礞石滚痰丸,因为怪病多痰,而这老人家平时就少抽烟喝酒,根本很少痰,结果这五剂礞石滚痰丸吃完,病仍然没有好。


  正好小指月跟爷爷采药路过,他家人看到有采药郎中,求医心切,多一个人多一种想法。


  于是就请爷孙俩进去看,老先生说,你眼睛看到什么吗?


  这老人愤愤地说,天天都是这些蜜蜂蝴蝶,烦死我了。


  老先生又问,那你晚上做梦吗?


  这老人家说,做啊。


  老先生又问,梦到什么呢?


  这老人家说,梦到都是到处起火灾,我就去救火。


  老先生说,指月啊,你看这是什么证呢?


  小指月说,这老人家少阴脉也这么亢盛,既不是血虚,也不是痰热,而是心火盛。梦为心头所现心火炽盛,才会梦境里出现火之象。


  老先生说,那该用什么药呢?


  小指月说,用黄连。


  小指月就写上黄连10克,


  老先生点点头说,10克黄连太少,病重药轻,用单味黄连30克,直折心火炽盛。


  结果这老人家一剂黄连汤,就心不烦,眼不花了。


  两剂下去,严重各种奇奇怪怪的现象都消失了,从此再无视物方面的问题。


  小指月便说,爷爷,为什么这种奇怪的病症你用黄连来治心呢?


  老爷爷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各类神志方面的幻觉,要懂得从心论治,如果神虚,就会梦鬼,梦到过世老人,这时可以通过桂枝汤强心而愈,如果神亢盛,就会暴躁,声音高亢,一派心火炎上之象,所以会梦到火烧,这时就要用黄连来清降心经之火。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长江医话》曰,李公老人,家住流江,务农为业。年近花甲,犹有此容,从不问于医事。


  一日突觉头晕目眩,眼前发花,无奇不有,形状万千。


  延医入诊,服用归脾汤十剂无效,且心烦失眠,自语不休,说,蜂乎!蝶乎!入吾手足,粘吾心肺。


  家人以为其癫,又请医生用礞石滚痰汤五剂,病不愈,便再请医生治。


  这医生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炽盛,扰乱心阳,视力就会迷惑,直用黄连30克,水浸频服,药到病除,单味而愈。


  迄今患者年近古稀,视力尤佳,读书看报如常。





口舌生疮漱口方


  有个患者经常口臭心烦,最近公司加班,连连熬夜,口疮溃疡发作,连饭都吃不下。


  但这病人却从来没怎么吃过中药,看过中医,这回实在没办法,用了各类西药,治口中疮痛,还是没止住。


  老先生说,你既然不想喝中药,怕这中药又苦又黑不好看,可以不用喝中药来治你的病。


  这病人听了后,既惊喜又惊奇,惊喜是可以治好病,惊奇是不用喝中药,那我来这里找中医干什么呢?


  小指月在旁边笑笑说,就用黄连煎酒,拿来漱口不用吞下去。


  这病人说,原来如此,我也用了一些西药,消毒水来漱口,都没有漱好,老先生说,那就试试用中药吧。


  指月啊,为什么用黄连呢?


  小指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心又开窍于舌,所以口舌生疮,但见心火上炎者,用黄连煎酒,漱口即愈。加酒煎的目的是,使药气持续作用于上焦。


  这病人回去就用这小招法,果然漱第一天创痛大减,漱第二天就不痛了,居然胃口也开了,知道饥饿,想吃饭,原来胃以降为和,用黄连来漱口,可以被身体吸进去小剂量的黄连汤水。


  这黄连小剂量用可以健胃,增强食欲,但如果过量服用,反而会苦寒败胃,导致消化不良。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黄帝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肘后方》曰,治口舌生疮,黄连煎酒,时含呷之。


  傅青主曰,口舌生疮,大都是心火郁热,舌为心之苗窍,故先见症。故用菖连饮,黄连6克,菖蒲3克,水煎服,往往一剂而愈。此方功在黄连,亦在菖蒲。菖蒲引心经之药,黄连善清心经之火,此所以奏功如响也。


  李东垣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诸疮宜用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名医类案》曰,孔华峰治一人患痔疮,浓血淋漓,用黄连去毛,打成细粉,用蜜调,空心服用二三钱,立效。





黄连止消渴


  有个公务员,没有到十二点都不睡觉,已经养成习惯了。他经常口渴,饮水不解,而且小便后来流出白色液体,很浓稠。


  他找到医生,医生说,你这个是阴虚火旺,肾中亏损所致,应该服用补肾药,滋阴药。


  便开六味地黄丸,结果吃了十多天都没有好转,口中照样燥渴,小便照样有白浊。


  他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你这是消渴病。


  这公务员也懂得一些医理说,为什么我又渴,又尿出白色的浓稠液体呢?


  老先生说,这很简单,《儒门事亲》曰,火在上者,善渴,火在中者,消谷善饥,火在下者,不渴而溲百液。


  小指月说,这尿白液怎么属于火在下呢?不是白主寒吗?


  老先生说,白主寒没有错,但如果是浓稠的白液,就说明身体有热,如果是清稀的白带痰饮或者小便,那就属于寒湿。


  小指月点点头说,原来如此,除了辨颜色后,还要辨浓稠清稀度。


  老先生又说,就像白粥,你还没煮的时候,一派清稀无火,属于寒,而你一旦煮久后,一派热气腾腾,水分被蒸发掉,剩下粘稠的粥液,虽然一片色白,但已经是热气腾腾,而且煮得越久越粘腻,这粥水越烫热,越是搅不动,所以热病的患者,小便量少难排涩痛。


  小指月又说,那这为什么会消渴,会一派火热来炼熬下焦津液呢?


  老先生很简单,熬夜伤的是肾,长期熬夜,加班加点,过用心脑,便会让心火亢盛,炼液成粘稠,如果把身体的津液比喻成粥水,那你的心就是周身粥水的一把火。


  这身体白天已经用心不止,晚上应该休休心,息息火,如果还熬夜加班,添柴加火,那身体津液很快就被炼得粘稠,所以熬夜的人,血液的粘稠度普遍都偏高,血管也容易硬化。


  这公务员听了后,点了点头,原来这些正说到了他心里头去。


  随后老先生便给他用酒蒸黄连丸,叫他服用这个,连服七天,消渴心烦解除,尿也变清稀了,没那么混浊。


  这样火降水行,自然渴止,尿浊愈。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名医别录》曰,黄连止消渴。


  《近效方》曰,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穰,入黄连末,火中煨之,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差为度。


  《黄帝内经》曰,诸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古今医案按》曰,南安太守张汝弼。曾患渴疾白浊。久服补肾药不效。遇一道人。俾服酒蒸黄连丸以川连一斤。煮酒浸一宿。甑上累蒸至黑。晒干为末。蜜丸桐子大。日午临卧。酒吞三十丸。遂全瘳。





同病异治话痢疾


  老爷爷说,学中医就像先吃黄连后吃蜜。


  小指月说,这叫先苦后甜。


  老先生又说,黄连是以苦而闻名天下的,是中药四大苦药之一。


  小指月说,还有苦参、龙胆草、黄柏呢!


  有个读书人,他虽然不是学医的,也喜欢猎奇,看一些医籍来防病保健。


  有一次他得了严重的痢疾,拉肚子七八天,边打吊瓶还边拉,屡治不效。


  他就在叹,不知是世上苦无良医,还是我这病确实太重。


  于是他便翻阅医籍,发现黄连乃治痢疾之上药。


  而治痢名方香连丸,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木香导滞丸,这一系列的治痢方中,没有不含有黄连的。


  甚至刘完素说,古方皆以黄连治痢之最,治痢皆以之为君。


  他便自己想尝药,尝药就要从最简单的开始,他便挑选最少的药味,最简单的组成,看到这香连丸是治湿热痢的良方,就只有木香跟黄连两味药,便马上到药房里去配。


  想不到一剂吃下去,肚子就舒服,没有再拉了,第二剂吃下去,居然完全好了。


  一个多月都没有再复发过,他高兴得不得了,好像那么多医生都治不了的病,他居然翻阅药书,靠按图索骥之法,治好自己病。


  他就也很有成就感,真不知道是凑巧,还是确实名方有疗效。


  第二年同样是秋天,他吃了一次海鲜,又犯痢疾,连拉了三天,人都快拉没气了,他就想起去年的经验,便依法炮制,刻舟求剑,再去药房配香连丸,想不到不吃还好,一吃肚子痛得更厉害,拉得更厉害。


  他就郁闷,怎么前后都是拉肚子,去年吃就管用,今年吃就不管用,是药房里面配错药了吗?


  于是又换了家药房,而且是最好的药房,配好了香连丸,他再次服用,还是那样子,一吃病情反而加重。


  他就真的不敢再吃了。


  于是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他就向老先生既诉病苦,又诉这用药疑惑之苦。


  老先生一看,这读书人舌苔白腻,双脉濡弱,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都是一派寒湿泻痢,怎么用治湿热泻痢的香连丸,真是八竿子都打不着。


  按图索骥,刻舟求剑,真是误人不浅。


  这读书人说,那我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指月啊,脾虚寒湿泻痢,当用何方?


  小指月说,就用理中丸。


  这读书人便去买了中成药理中丸,吃上两丸,肚子暖洋洋的,就不拉了,再吃上两丸,居然病就好了,一盒药都没吃完,痢疾就消失了,没有再发作。


  他心中的疑惑还没有解开,便又跑竹篱茅舍来。


  小指月说,怎么,这拉肚子还没有好吗?


  这读书人说,不是不是的,我拉肚子早好了,这次不是来治病的,而是来请教的。


  小指月笑笑说,有什么不解,尽管说出来。


  这读书人说,我还是搞不清楚,为何香连丸治好去年的拉肚子,治不好我今年的拉肚子,而理中丸却治好了我今年的拉肚子。


  小指月说,这香连丸确实是治痢的神方,但它对治的是湿热痢,你去年拉肚子是不是拉得又臭甚至带血呢?


  这读书人点点头。


  小指月说,你的舌头如果自己照镜子的话,应该是舌红苔黄腻的,用香连丸是用行气导浊之法。


  黄连能苦降,木香能辛散。


  大凡治湿热之痢,最宜辛开苦降,木香味辛能行能散能顺气,就扫帚一样,能把湿浊往下扫,善于开通郁结。


  而黄连苦寒,苦能燥湿,寒能胜热,能够把痢疾毒热消解下来。


  这样香连丸治痢,一个木香调气,一个黄连败浊毒,行气导浊,通因通用,所以痢疾可除。


  《兵部手集方》曰,香连丸治下痢:宣黄连、青木香,同捣筛,白蜜丸,如梧子。空腹饮下二、三十丸,日再。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婴孺用之亦效。


  这读书人听后点了点头,又说,那为什么今年给我理中丸呢?


  小指月说,理中者理中焦脾胃也,你今年舌苔白腻,明显脾阳气虚,脉象又濡弱,这阳气不足,湿浊便下陷,所以你拉肚子,没有去年那么臭秽,都是一派清湿,乃气阳不化。


  这读书人点点头。


  小指月又说,理中丸温镇脾阳,脾中清阳一升,湿泻自除。


  所以今年是寒湿泻,去年是湿热泻,因为病机不同,寒热有别,所以用药迥异。


  读书人听后豁然开朗说,感谢小郎中拨开我心头疑惑,看来治病还是医生的事,没有一定医学修好,不能胡乱试药啊!


  随后这读书人还特别作了一首《服药有悟》的诗:


  前秋抱腹疾,香连一服佳。


  今秋腹疾同,香连乃为灾。


  方知内患殊,不可一例该。


  天机本活泼,刻舟求剑乖。


  ......





水升火降交泰丸


  有个卖电器的业务员,经常跑业务要到处推销,他的业绩已经相当不错了,每个月都可以拿到几千块的提成,加上基本工资,都有万把块收入,生活过得算是有滋有味,唯一的缺憾,就是经常发口腔溃疡,晚上睡不着觉。


  他听说什么药泻火好,都买来吃,刚开始疮火确实很快推下去,可泄久过后,发现手脚冰凉,非但口腔之火下不了,反而变成慢性的口腔溃疡,反复难愈,而且晚上大脑清醒得难以入睡,偶尔睡着觉了,也是梦见跟别人打架争斗。


  因此睡眠质量大为减退。


  这样严重影响到生活跟工作,他才到处寻医问药,从最简单的安神药,泄火药,吃到西药的安定,安眠药。


  发现都只能小睡片刻,不能真正沉睡,一到晚上反而大脑更兴奋。


  这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摸了摸脉,又叫小指月摸他的脚。


  指月说,爷爷这年轻人的脚怎么比老人的还凉。


  这业务员说,是啊,大夫,我以前脚都是热的,睡得很好,就是这几年来失眠口疮溃疡后,脚就开始凉,连腰也有些凉了。


  老先生摸完脉后说,你脉虚数,虚是阳虚,数是有浮热,心脉为盛。


  你这不是失眠搞到脚凉的,而是凉药泻火药吃太多了。


  这业务员点点头说,是啊,大夫,我现在还经常在吃凉茶,但不吃这上火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一息阳气一息命,一息寒气一息病。


  这人若没了阳火,等同于朽木,祝味菊在他写的《伤寒质难》中说道:“久服寒凉者,如饮鸩蜜,只知其甘,不知其害,亘古以来,死者如麻,茫茫浩劫,良可痛也。”


  这业务员听了后,那我该怎么办呢?


  热的东西吃了上火,凉的东西吃了又败胃手脚凉腰冷腿沉。


  老先生说,你这是上热下寒,水火不济。


  这业务员第一次听到上热下寒的说法,而且听起来很符合自己的病症。


  便问,什么是上热下寒呢?


  小指月便说,这个我知道。


  上面热是心烦失眠,口腔溃疡,脑子想问题,静不下来,下面寒是要酸冷,腿沉,手脚冰凉。


  这业务员说,那为什么我会上热下寒呢?


  老先生说,人体就是一团水火之气在转,水升火降,相互调和,身体就平安,这叫水火既济。


  如果思虑过度,所欲不遂,火就往胸部头面上冲,就造成一派热象,这火不能够下来暖腰膝,阳不入阴,不单睡眠不好,下面腰膝很容易就凉冷。


  就像南北极为何冰冷,太阳的火很少能到那里,赤道为什么温热,物种繁多,阳火到那里充足。


  这业务员说,那我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


  心无水则孤火上逆,肾无火则寒水下凝。


  故心静则火自降,欲少则水自生。


  这业务员听后点点头说,老先生你这话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这几年没有不是在拼命的,这心从来没有安静过。


  老先生说,心为什么不能够安静呢?


  这业务员说,我想要把业绩再做上去。


  老先生笑笑说,如果你赢了天下,却失了身体,你愿意吗?


  这业务员听了后,大受触动说,老先生我知道我问题出现在哪了。


  连最厉害的安眠药都安不了我的睡眠,看来我不是药不行,而是我的欲望奢求太厉害了,我得自己调节调节。


  老先生看后点点头说,指月啊,用哪个方子帮他协调水火,令心肾交泰,寒热对流呢?


  小指月说,就用交泰丸。


  这业务员吃完交泰丸后,心烦失眠慢慢减少了,晚上也没有梦到打架,最奇怪的是口疮溃疡,火辣辣的热,居然像是从天而降,脚底本来凉冷的,竟然暖和起来,是什么让我上面的热火移下来温暖脚底腰肾呢?


  为什么太阳之火能够温暖大地呢?


  这业务员想通过后,哈哈一笑说,药物帮助了我,但老先生的话更启发了我。


  只要我不浮躁,欲望减少,气自己都降下来,明显感到四肢暖和不少。


  难怪俗话说,把心放在脚下,可以治疗百病,其实这就是一个降本流末,令上面心脏阳热之火能够往腰脚下面暖,就像太阳能够普照大地,所以四肢暖和,因为脾主四肢,身体健康。


  小指月说,爷爷,我知道什么叫中医了。


  爷爷说,你说来听听啊。


  小指月说,中医调的人体,其实就是在调天地。


  爷爷示意指月再说下去。


  小指月又说,天地自然循环,就是天火太阳之热下降,地上的海水往上蒸腾的过程。


  这在《黄帝内经》叫做,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


  所以对应到人体应该心火下降,手脚暖,肾水蒸腾,心胸头脑清凉。


  老先生听了后点点头说,肾水蒸腾,心火下降,人体自有周天循环,自有圆运动。


  天人合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如何升降,是为正常,人体就当如何升降,则为不病。


  如果哪一天太阳都不往下照了,那地球都结冰,万物不能生发。


  如果哪一天人体心脏的阳火,不能往下行了,那腰肾的寒湿都温化不了,蒸腾不了,也就手脚冰凉,腿脚沉重,行走不利。


  所以天地不可一日无升降,人体不可一时无水火交济啊!


  小指月笑了笑说,爷爷,我知道交泰丸的道理了,交泰丸不仅治失眠啊,一切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上热下寒,寒热不对流的各种奇难怪病,都可以灵活加减变化交泰丸,里头黄连能让热火下降,肉桂能让寒水蒸腾,两味药一寒一热,令寒热对流,升降循环,所以回复正常。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韩懋曰,黄连与肉桂同行,能使心肾交于顷刻。


  《四科简效方》曰,交泰丸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川黄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


  《本草纲目》曰,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治失眠,用黄连、肉桂;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



滞下如金丸


  每次婚礼喜事都有人吃伤肠胃,导致拉稀泻痢。


  有个娃子她母亲带他参加一个婚礼宴席,这娃子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多好吃的菜。


  又有蛋糕,还有可乐,又有最喜欢的烧鸭腿,还有葡萄。


他就像孙悟空进到王母娘的蟠桃宴会上,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谁知物极必反,乐极生苦,这纵口腹之欲,虽然满足了三寸不烂之舌,但肠胃却消受不起。


  如果脏腑会说话的话,必定会把这嘴巴骂得狗血喷头。


  这娃子刚吃完宴席,就喊肚子痛,然后就开始拉肚子。


  刚把裤子穿好,又想拉,反复拉了十几次,还拉不干净。


  这母亲连忙带娃子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老先生看了后,笑笑说,小娃子,下次还敢不敢贪吃啊!


  这娃子苦着脸说,我不吃了,我不吃了。


  老先生说,这疾病是身体在自救,你得听得懂疾病的信号,读得懂身体的需要。那以后就不会反复踢脚指头,在暴饮暴食这里头拉肚子栽跟斗。


  这样不用老先生多说,这娃子就已经上了一课——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这该怎么办呢?


  食物停滞,胃肠以通降为和,要选一味药能够降胃败肠毒的,能够把浊毒拉出去,又能够治疗痢疾腹痛。


  小指月说,痢无止法,通因通用,黄连苦降,能够通降整条消化道,从口腔一直败毒到肛门。


  老先生说,没错,就用治痢药方,滞下如金丸。


  小指月就写上单味黄连。


  原来这滞下如金丸,就是由单味黄连组成,每次服用四钱,小孩子减半。


  小指月就说,爷爷这黄连带有苦寒之性,一次服用剂量这么大,会不会伤到胃肠呢?


  老先生说,有病则病受,我们同时还要根据痢疾的人,进行不同的煎汤送服。


  比如胃弱的,用点人参、陈皮,保护脾胃,煎汤送服。


  腹痛厉害的,用点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煎汤送服。


  后重厉害的,肛门滞下难耐,用点木香、槟榔,调气则后重自除,用这调气药煎汤送服。


  如果大便有脓血的,用点当归、白芍来煎汤送服,行血则便脓自愈。


  如果大便臭秽食积严重的,应该通因通用,就用点大黄、莱菔子煎汤送服,消肠道里的食滞。


……


……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说,爷爷,原来这里头还有这么多灵活变化的搭配啊!


  老先生接着又说,不单如此,廖仲醇他治痢疾,黄连用量极大,他的滞下如金丸(痢疾一病,古名滞下),每次用独味黄连,吞服四钱,如果不是量大,那肠道的败浊,瘀滞就不能通泻而下。


  但他也知道量大驾驭不当,反而会伤到人体,所以廖仲醇对黄连的炮制极为重视。


  先用姜汁浸泡,然后再用土炒九次,最后还研成细粉,再用姜汁水泛为丸。


  最后经过反复炮制,黄连治痢之功不减,而苦寒伤胃之弊,却可以得以消除。


  所以为什么说,这单味黄连,炮制运用得好,治疗痢疾,那就像金子那么宝贵。


  小指月点点头说,难怪现在大药厂很喜欢开发黄连,生产的黄连素片,帮助不少湿热痢疾,腹痛泻痢的患者。


  这也是单方一味气煞名医的金刚钻啊!





黄连为病目之仙药


  有个病人眼中肿痛有好几天了,医生说这是虹膜睫状体炎,吃了很多消炎药,两天了都没有好转的迹象,他便来到竹篱茅舍,找中医瞧瞧。


  他问,老先生,为什么说我眼睛是炎症,用消炎药还不好?


  老先生说,兵无向导不达贼境,药无引使不至病所。


  消炎解毒药虽好,但未必能持续作用到上焦去。


  小指月说,爷爷我想到了,黄连乃病目之仙药,滞下之神草,专主热气目痛,治赤炎暴发,所以可以用单味黄连,内服或用来外面洗眼。


  老先生说,单方虽好,正如猛将,若无兵卒相佐,治起病来,对起战来,毕竟孤军奋战,难以迅速取胜。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你用黄连,再加点麻黄。


  能使药力,迅速作用于眼目肌表,辛开苦降,炎症速消。


  然后指月便写道:


  黄连15克,麻黄10克。煎汤内服。


  只开了一剂,这病人惊讶地说,怎么只是一剂药,医院一跟我开都是三五天的方药。


  老先生又笑笑说,再给他包点当归、芍药,你回去吃完这药,若好不彻底,再把这两味药放进去煎,用这汤水趁热来洗眼。


  这样内外兼治,其效必速。


  果然,正如老先生所说,一剂内服方下去,眼睛就轻松好了六七成,再加这外洗方,眼睛就没事了。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纯用黄连泻火解毒,虽能消炎,但却有寒凉过度之嫌。而且未必能迅速上眼,稍加点麻黄,能使黄连消炎解毒之作用,持续停留在上焦肌表眼目。


  所以用黄连配点麻黄治疗眼睛虹膜睫状体炎,一般消炎药不理想时,用这种思路效果显著。


  《僧深集方》曰,黄连煎治眼赤痛,除热: 黄连半两,大枣一枚(切)。上二陈,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锦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


  《顾松园医镜》曰,一人患翳障青逾年,用黄连一两,羊肝一具,煮烂丸服,不数月而复明。


  《本草图经》中记载,刘禹锡云∶有崔承元者,因官治一死罪囚出活之,囚后数年以病自致死。一旦崔为内障所苦,丧明,逾年后,半夜叹息,独坐时,闻阶除间悉悉之声,崔问为谁?曰∶是昔所蒙活者囚,今故报恩至此,遂以此方告讫而没。崔依此合服,不数月,眼复明,因传此方于世。


  又今医家洗眼汤,以当归、芍药、黄连等分停,细切,以雪水或甜水煎浓汁,乘热洗,冷即再温洗,甚益眼目。但凡风毒、赤目、花翳等,皆可用之。其说云∶凡眼目之病,皆以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之,用者无不神效。





苏连饮治呕恶不止


  有个患者,他平时很少坐车,这次去城市探访亲戚,坐车回来后,一路晕车,即使回到家了还呕恶不止,饭食难下。


  睡了一夜后,第二天起来看到食物还不想吃,稍微吃点就呕吐出来。


  家里人用点生姜姜汤给她吃,因为姜乃止呕之圣药。


  发现稍微有好转,但还是昼夜呕恶不止。


  于是到竹篱茅舍来。


  老先生一摸脉,发现寸关二脉都上冲得厉害,便说,指月啊,这个呕逆上冲属于什么证呢?


  小指月说,属于火证。


  老爷爷问,何以见得呢?


  小指月说,火曰炎上,他这脉象一直往上冲,一派当降不降之象。还有《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老先生又说,那该如何降其火呢?


  小指月说,心主火,用黄连可以降心胃之火。


  老先生又说,还得再加点点苏叶。


  小指月说,为什么呢?


  老爷爷说,就像黄连配麻黄,乃治目之妙对,黄连配木香乃治痢之神品,黄连配苏叶乃止呕之要药。


  你看为什么要用点苏叶呢?


  小指月说,第一苏叶本身有下气宽中以止呕的作用,善于治疗感冒,兼有咳嗽胸闷不舒,或呕吐不止。


  它上能通鼻塞以清头目,中能开胸膈以醒脾胃。


  老先生又说,还有呢?


  小指月说,这病人脉象往上冲,还带有点浮,浮为病在表。


  老先生说,为什么他病在表呢?


  小指月说,她前几天坐了整天的长途车,而且在里面都是冻空调,所以她身体一方面有表闭,另一方面还有里气上逆不降。


  我看爷爷用苏叶以宣表以畅气机,用黄连清理以降逆气。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便给她开了2克的黄连,再配上几片苏叶,还不到1克,不单病人愣了,小指月更愣了。


  还是小指月先说,这么小的剂量,还不够一把抓,能降逆止呕吗?


  老先生笑笑说,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像这种呕恶不止,还不能用大剂量。


  你看打气筒从上面轻轻打下来,那气就下去了,这黄连配苏叶有辛开苦降之功,使肺气能宣,胃气能降,那胸满呕恶之感自除。


  这病人回去后就用这两味药稍稍煎汤,缓缓饮下,边饮呕恶就边止,喝完后胸开意解,便想吃饭不再呕恶了。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薛生白《湿热病篇》曰,呕恶不止,用黄连0.9~1.2克,苏叶0.6~0.9克,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寒热一调,顽病可消


  有个老胃病的患者,他到医院检查,说胃部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说这幽门螺杆菌是造成各类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为什么用消炎药好好停停,难道这病菌是耐药了吗,还是药物剂量不够了呢?


  他甚至吃了大量清热解毒的药,因为很多医生都认为,胃炎嘛,就是炎症毒火,幽门螺杆菌也是造成炎症的凶手,应该把它们当做毒热来清解。


  最后这病人吃到口中泛酸泛清水都不敢再吃药了,但不吃药又麻烦,胃部痛得难受,一吃药又没胃口,手脚也凉。


  搞得现在进退两难,他便上竹篱茅舍来,想听听老先生的意见。


  老先生叫他伸出舌头来,发现舌尖红,苔白腻。


  小指月就有些费解说,爷爷,这白腻为痰,舌尖红为热,这寒热怎么能并存呢?


  在他身体不是寒火两重天吗?


  这病人听到寒火两冲天,马上说,这小大夫,你说得对,我现在不敢吃凉的,不管是凉茶凉药,一吃凉的就没胃口,口上泛清水,也不敢吃热的了,一吃热的,就上火烦躁,你说我这是什么症状呢?


  小指月说,这是寒热不调,中焦升降失司。


  这病人有点听不懂,他又拿出检查报告单说,你看我这幽门螺杆菌,指数这么高,怎么把它降下来,为什么吃了这么多消炎药都消不了。


  这时老先生便拿起桌子下面一块木头,说,你看这个木头,以前都长满了木耳,以及各类病菌,都快被腐朽了,但为什么现在好好的,我没有给这木头打上任何除草剂跟灭菌药啊!


  这病人笑笑说,这还不简单,你把它放在这居室里,比较干爽,病菌在这上面就繁殖不了了。


  老先生点点头说,对就这样,让他胃肠干爽起来,令那些所谓的幽门螺杆菌没法生存下去,自然就举家搬迁了。


  于是老先生就开了干姜跟黄连两味药,而且干姜用量大于黄连。


  这病人一看有黄连,便说,大夫啊,我吃不了黄连,一吃我这胃就更难受了。


  老先生笑笑说,你试试吃我这药,看难不难受?


  你这舌尖红没有黄连降不下火,但舌苔白腻,如果过用黄连便有伤中之弊,这时如果不是配上干姜,这中焦寒湿如何能化散开。


  这病人听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我是喜欢吃点姜,吃姜会有点舒服,我就试试先吃一剂吧,吃不好我再上来。


  本来老先生都想给他一开五剂的,想不到这病人因为反复吃药,没有吃对证,都吃怕了,他宁愿多跑几次,也不想再吃坏身子,所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吃。


  第二天这病人高高兴兴地回来,小指月一看,便说,难道你吃完药,不舒服吗?


  这病人笑笑说,没有啊,我这次吃的药很舒服,晚上也没有胃痛醒来,睡醒后也没有泛清水,而且这两顿胃口还挺开的,所以想再开点药。


  然后小指月给他开了含有干姜跟黄连的半夏泻心汤。


  因为久病多虚,需要半夏泻心汤里头,人参、大枣、甘草来补益脾虚,脾胃内壮,像这些外邪病菌才不可干扰,这里头更有干姜,令脾宜升则健,还有黄连,令胃宜降则和,这样脾升胃降。病人胀满感消失,口中泛清水心中烦热也消失。


  这病人后来吃了十剂的半夏泻心汤,再去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不知跑哪了。


  他哈哈一笑道,便去问医院里的医生。


  医院的医生也拿这处方看看,看来看去都说,这处方没有一味白花蛇舌草之类消炎解毒杀幽门螺杆菌的啊,怎么能治好慢性胃炎呢?会不会误打误撞?


  小指月也这么想,便问爷爷。


  老爷爷笑笑说,这病菌首先是邪气,治邪气有时不一定要攻邪,你通过内壮,强大正气就行,就像国家强大了,有谁来干扰你的边疆,欺负你呢?


  又有谁敢在国内作乱呢?


  即使偶有作乱,也很快被平息下去,而半夏泻心汤里头,有人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培补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一组药是药中良相。


  有黄连、黄芩凉降,令整条消化道胃肠浊阴下降。


  有半夏、干姜辛开,能够令清阳上升,温中健脾。


  这一组药是药中良将。


  这样正气充足,又浊降清升,上下大气一转,局部的炎症,很快就消散。


  小指月又说,爷爷,我还是不能理解,这幽门螺杆菌究竟跑到哪里去了,这里头没有哪一味药刻意去杀菌的,为何病菌都跑了。


  老先生笑笑说,你可以把治蛔虫的思想移用到治身体各种病菌来。


  你看治蛔虫有什么大原则呢?


  小指月说,蛔虫得到酸的就安安静静,得到辛味的就伏住不动,得到苦味的就立马望风而逃往下走,唯独它们喜欢甘味的甜甜好吃。


  所以乌梅丸煎出来的味道,既酸辣又苦,一下去蛔虫望风而逃,赶紧都举家搬迁了。


  老先生听了后笑笑说,那你看治幽门螺杆菌,是不是也是这道理。


  治脾胃病,到后来很多都是寒热失调升降失司,脾虚气滞,所以半夏泻心汤里头,寒热并用,升降同调,其中干姜配黄连是用药之关键。


  干姜辛辣令虫儿不敢妄动,黄连苦降令虫儿迅速逃下,如果病人热势偏重的,如心中烦躁,胃中上逆泛酸,舌尖红,你就黄连用量大于干姜,如果寒凉厉害的,比如舌苔白腻,口中泛清水,手脚凉,你干姜用量就大于黄连。


  这样寒温并调,往往令身体的各类病菌虫儿无所适从,你改善了身体的环境,虫儿就很难再生存下去了。


  所以这半夏泻心汤里头,黄连跟干姜这组对药是眼目,是灵魂,你如果善于在这两味药里头调剂量,那么大部分胃病你都可以调得很好。


  你别小看黄连跟干姜是两味药,其实这两味药就代表两大法,我们用黄连跟干姜不是调它幽门螺杆菌,也不是调它胃病,而是调它寒热,调它升降。


  这样寒热一调,幽门螺杆菌自然减少,升降一调,老胃病也很快得消。


  这就像善于抓住汽车的方向盘一样,懂得踩油门跟踩刹车,这样你就能够开得得心应手。


  小指月边听边做笔记,终于把脾胃病里头的一些疑惑解开了,也明白为何爷爷经常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各类脾胃病,灵活化裁寒热互调,取得理想的功效。




治水火烫伤


  小指月在早上烧开水时,小手指又不小心被热水烫到了,他就想到《中医杂志》上记载,治水火烫伤用黄连打的粉,调点茶油,涂抹之,即愈。


  他就依法炮制,反正药柜里黄连粉大把,搞点茶油一调,敷上去,这本来很痛的伤烫处,居然一下清凉下来,而且第二天,就没什么感觉了。


  小指月问,爷爷,黄连治水火烫伤是什么机理呢?


  老先生笑笑说,第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黄连能清心经之热火。


  小指月又问,那第二呢?


  老爷爷说,诸热瞀瘛,皆属于火。黄连可以清心经之热火,热火降,则烧痛轻。


  小指月听后幡然大悟,他觉得爷爷好厉害,总是知道古籍用什么药来治什么病,更知道为什么能治疗这病。


  这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思维,小指月一直都在学。


  爷爷说,知其然,你只走了一半的路子,知其所以然,你才能够在医道上走完全程。

◎黄连拾珍

1.《名医类案》曰,孔华峰治一人患痔疮,脓血淋漓,用黄连去毛,打成细粉,用蜜调,空心服用二三钱,立效。

指月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李东垣曰,凡诸疮宜用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亦可用一味黄连治疗疮毒热盛,药专效宏。

2.张锡纯经验

黄连善入心以清热,心中之热清则上焦之热皆清,故善治脑膜生炎、脑部充血、时作眩晕、目疾肿疼、黄肉遮睛(目生云翳者忌用)及半身以上赤游丹毒。其色纯黄,能入中焦脾胃以除实热,使之进食(西人以黄连为健胃药,盖胃有热则恶心懒食,西人身体强壮且多肉食,胃有积热故宜黄连清之),更由胃及肠,治肠僻下利脓血。苦能下,故黄连大苦入下焦,能疗女子阴中因湿热生炎溃烂。

指月按:黄连解毒能从口腔一直解到肛门,从上窍一直解到下窍。量大解毒厉害,量小健胃消食,以微苦能健胃也,但大苦却会败胃。


黄连治目之功不必皆内服也。愚治目睛胀疼者,俾用黄连淬水,趁热屡用棉花瓢蘸擦眼上,至咽中觉苦乃止,则胀疼立见轻。又治目疾红肿作疼者,将黄连细末调以芝麻油,频频闻于鼻中,亦能立见效验。

指月按:火曰炎上,火盛最容易伤目,故眼目红肿赤痛,或者燥屎遮睛,黄连皆可用之。若火热炎上,而见鼻肿、中耳炎,用黄连直折火势,也是一个道理。

3.秦亮经验

马某,男,1岁8个月.经常流涎不止近2个月,胸襟常被浸湿,涎液黏稠,口角红烂,小便短赤,大便秽臭,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指纹紫。病属滞颐,拟方清热泻脾。处方:黄连1克,生大黄4克,开水浸泡取汁,少量分次频喂。1日后流涎见止,口角红烂好转。前药继服2剂,口角流涎已愈。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指月按:黄连配大黄主治滞颐,清化湿热,通腹下行,一清一泄,湿热得消,浊阴得降,上泛之涎液自然下行止住。这个小泡茶方,适合小儿素有湿热者。

4.王玉玲经验黄连甘草饮治疗小儿疾患

中医儿科专家王玉玲善用黄连甘草饮治疗小儿疾患,每获佳效。

(1)夜啼:黄某,男,59日。大便干燥,小便色黄,面赤,舌尖红,夜啼。予黄连0.6克,生甘草0.4克,开水浸泡取汁,分次频喂。2日后小儿夜安入睡。

22)口疮:王某,男,94日。舌上有一白色溃烂点,口臭流涎,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予黄连0.8克,生甘草0.5克,开水浸泡,分次频喂。2日愈0

男,1岁5个月。经常流涎不止近2个月,胸襟常被浸湿,小便短赤,大便秽臭。予黄连12克,生甘草0.8克,开水2剂后口角流涎愈。随访20日未见复发。

男,16日.呕吐乳汁2日,日四五次,其味酸臭,口干,唇舌红,苔黄。予黄连0.5克,生甘草0.3克,开水浸泡取汁,分次频喂。药服1日,呕吐已止。

指月按:黄连甘草饮乃儿科泡茶汤剂,简单易行,效果显著。药物仅由黄连、甘草组成,比例为10:6。取黄连苦降浊阴.甘草解毒调中。各类儿科病症只要病机为心脾积热,均可异病同治而用之,每能获效神速。用开水浸泡,取其气善清各类无形邪热,不比浓煎味厚重浊,小儿难以下口。所以饮剂优于汤剂,分次频喂,尤其便于婴幼儿服用,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杰维特㟂的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w.dbe668.com/?id=96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2.12黄芩

下一篇:2.14黄柏

“2.13黄连” 的相关文章

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看过必收藏

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看过必收藏

(精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看过必收藏602168856腺样体肥大保守成功 公众号:腺样体肥大健康知识可能包含医疗建议204 人赞同了该文章本文包含以上内容(精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看过必收藏mp.weixin.qq.com/s/ms2EP_qfi2dhKEd3oAxTag一、腺样体肥...

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临床应用地黄丸出自钱仲阳之《小儿药证直决.卷下》,由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它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故称为六味地黄丸。此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疗效确切,成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历代医家经过反复实践,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

治肝三大法:肝气8法、肝风5法、肝火13法!

治肝三大法:肝气8法、肝风5法、肝火13法!

治肝三大法:肝气8法、肝风5法、肝火13法!.mp3一、 肝气证治八法 1、疏肝理气:如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之属;寒加吴萸热丹栀,痰加半夏、茯苓;2、疏肝通络:如疏肝不应,营气痹滞,络脉淤阻,宜通血络,旋复、新绛、归须、桃仁、泽兰;3、柔肝:如肝气疏之...

鸡支气管堵塞怎么引起的

鸡支气管堵塞怎么引起的

鸡支气管堵塞怎么引起的.mp3目前我国白羽肉鸡、817肉杂鸡、三黄鸡、麻鸡等呼吸道疾病发生较为普遍,尤其是冬、春季节发病最为严重。发病高峰一般在20日龄左右,个别鸡群10-14日龄即可发生,甚至更早,往往在疫苗免疫后发生。病程10天左右,死亡率在5%-15%,有的高达30% ;临床剖检多为支气管堵塞...

2.4芦根

4、芦根图片[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三根汤与小儿发热  有个娃子经常发热,一热起来,口渴口臭,尿也是黄的。  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热一次,家里人都为此很担忧,怎么孩子老是生病,难道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调养不好。  这次小孩子又烧起...

2.10决明子

10、决明子[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添灯油与揭灯罩  有个读书人,为人豪爽,胸怀大志。  但却屡屡不能够以满腹知识来创出一番事业,他常年醉心于书本,埋首于案牍,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多年来却依旧贫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