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摘 > 正文内容

4.67地榆

ms2年前 (2023-03-05)中医文摘38

地榆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塞源澄流治崩漏


《圣惠方》曰,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


有个妇人,月经量大不止,其脉洪数。


老爷爷说,治崩漏有三大法?


小指月说,塞源,澄流,复旧。


老爷爷说,治崩漏下血,一般会用到酸涩收敛之品,以塞其源,用到苦寒清降之品,以澄其流,最后固本培元,复其旧。


小指月说,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这是《药性赋》上讲的。


老爷爷说,你知道为何地榆对于血热崩漏效果神奇吗?


小指月说,《本草求真》讲,地榆酸涩主收敛,苦寒能清降,乃解热止血之要药也,所以血热者可用,虚寒者不可用,久病者宜用,初起者不宜用。


老爷爷说,可以用地榆醋水各半煎煮,加强收敛止血之功。


这妇人就用一味地榆饮治好了自己的崩漏。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王珍珠经验:地榆苦酒治崩漏  崩漏病按常规治疗,一般均能获效,但也有少数“顽固”者,久久难愈。这些患者多数属于无明显寒热偏颇、气滞血瘀征象的功能性子官出血。常因气虚不摄,血不循经所致。此时若将单味地榆用米醋煎服,常能获得较好效果。此方出自《太平圣惠方》,后人常用以治疗下焦血热型崩漏。我认为不论何种崩漏,只要没有明显瘀阻表现,即可遵“散者收之”之旨而用之。其中对于病程延久、气血耗散者,效果尤著。兹叙一例,略示本方效应。


一陈姓学生,年方十六,迎考前适值经水来潮,量多如注,心慌头晕。曾送入某医院住院治疗十多天,病势虽见缓解,但仍时有漏下,且稍劳作即显著增多,遂来我处求治。症见精神委顿,面色无华,心悸怔忡,纳谷不馨,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证属气血两虚。即以八珍汤加止血药治之。二诊因服前方效果不著,遂改用归脾汤调养心脾,摄血归经,先后共服6剂,患者血转淡红,仍不干净。思之:此证同与心脾两虚关系密切,然亦因血亏气耗所致,故当从“散者收之”着手,于是用地榆30g,水醋各半煎服。患者仅服2剂,血即干净。原方令用醋煎,因虑其伤胃而改为水醋各半煎,同样受益。


地榆昧苦涩,性微寒。据《精校本草纲目》记载:“地榆除下焦热”,可治“血证”,治“妇人漏下”。现代药理研究提示,本品能缩短出血时间,且有广谱抗菌作用。因此,对血热性出血,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炒炭后,非但微寒之性已趋平和,而且增强了固涩作用。合米醋之酸敛,可以收摄经血,同时米醋还略有祛瘀之力,使血止而不留瘀。


本方性味平和,药专力雄,收敛迅速,诚为治崩漏之良方。(《长江医话》)



家中有地榆,不怕烫伤皮


山下一家人因为柴房着火,众人拼命去救火,终于把火势熄灭,但有好几个人都被火烧伤了,最严重的手部红肿热痛,起大水泡。


老爷爷说,一味地榆治水火烫伤如神。


民间素有家中有地榆,不怕烧破皮,以及地榆烧成炭,不怕皮烧烂的俗谚。


因为地榆能清热凉血,收敛疮肿,这局部烧伤必有毒热,疮口散而不收,所以用地榆一举两得,既收其创口,也解其毒热。故一味地榆,水火烫伤之特效药也。


于是爷孙俩采来新鲜的地榆,研成细末,然后用香油调成烫伤膏,叫大伙儿纷纷敷上。一敷上去,立马止痛,第二天敷上去,肿消热退,严重的多敷几天,也纷纷好了,而且皮肤不留下伤疤。


老爷爷说,这地榆不仅是外科烧烫伤的著名单方,你各种疮疡,痔漏,或金疮出血都可以用到它。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中医验房汇选》记载,一妇人因被火烧伤,面部肿胀,目不能开,嘴唇肿大起泡,用生地榆研为细末,香油调敷患处,立时止痛,次日又敷,肿消而愈。


《实用经效单方》记载,王某,男,25岁,上山砍柴,不小心割伤右足,血出不止,用地榆粉敷上,立止。


又有江某,男,36岁,大便后下血,五年反复不愈,后来用一味地榆每日30克煎水服用,连服三天,便血止,不再发作。



一味地榆饮治胃溃疡出血


有个慢性胃溃疡,经常胃出血的患者,用了多种治胃溃疡止血的药都不理想。


老先生说,试试用一味地榆。


小指月就疑惑了,地榆要么治痔疮出血,崩漏出血,或者水火烫伤肌表出血,至于要它治胃粘膜溃烂出血,未之闻也。


老爷爷笑笑说,外用之药即内用之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地榆它可以凉血解毒,收敛止血,用于外面肌表创口出血,有点像创口贴的意味。它立马把毒火收下去,让创处迅速吻合,所以这酸涩又味苦的地榆,又名酸涩地榆,能促进表皮生长,而胃粘膜它是内表皮,跟皮肤是外表皮,虽然各异,但修复的机理如一。


这病人用了一味地榆饮后,居然胃不痛了,也很少再出血了。


老爷爷说,这胃粘膜,局部溃烂出血灼伤,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处水火烫伤而治疗。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石恩骏经验


一味地榆饮治疗慢性胃炎


【方药组成】炒地榆50g。


【用法】加生姜3片,蜂蜜20g,水煎服,每天3次分服。


此方为贵州一草医治疗胃病之秘方,石氏习而得之,为其治疗慢性胃炎之专用方。关于本病之治疗,今贤有谓补脾为主,或疏肝为主,或活血为主,或调理气血为主,石氏认为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消炎为主。


考地榆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收敛,为治疗中下焦血热之便血、痔血、血痢等消化道炎性病变,地榆亦为烧烫伤之要药,研极细粉末外用,可减少皮肤、黏膜之渗出与疼痛,加快创口之愈合,亦常用于皮肤黏膜之炎性溃烂。


观古今治疗胃脘痛、痞满、嗳气诸证常用之方,均无地榆一味,然研究其药性与主治,又考之于胃镜检查之结果,地榆切于本病实用。


石氏运用此方常取显著疗效或根治效果,一般用药数周或月余。


若胃脘灼痛明显,口渴而浊臭,尿黄便秘,口干或苦,日久不愈者,此肝胃俱有热毒,用药量可稍大,每天60g。


若胃脘不适,痞满或痛,泛酸嗳气,吐涎沫,痛引胁背或胸中,舌淡脉弦紧者,此肝胃杂有寒气,生姜可多加数片。


若脾胃虚弱,疼痛隐然,舌淡脉虚,此元气虚,可加山药30g同煎。


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多为气虚阴伤,地榆饮加枸杞子25g同煎服,有较好疗效。


近年枸杞子用于外科某些疾患如疖痈、冻伤、烫伤、褥疮等皮肤黏膜炎性病变,无论外用内服均有效果,似可作为石氏组方之佐证。


若病情稍重或兼有溃疡,则加生白及30g同煎。


白及治一般胃病之药理并非仅在于收敛止血,更在其消肿生肌解毒散结之力。石氏以白及合焙干之刺猬皮治疗胃部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本经》云白及“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当可深究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杰维特㟂的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w.dbe668.com/?id=287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4.66小蓟、大蓟

下一篇:4.68槐花

“4.67地榆” 的相关文章

四君子汤加味演变思路图:

四君子汤加味演变思路图: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散寒理中焦四君子汤【理中汤去掉大辛大热之干姜,换上淡渗之茯苓】---平补脾胃之方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脾虚湿滞,胃脘不适,苔白稍厚1.1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加法半夏】--病情再重些,痰湿较甚,胃脘胀闷,苔白厚1.2香沙六君子汤【...

鸡支气管堵塞怎么引起的

鸡支气管堵塞怎么引起的

鸡支气管堵塞怎么引起的.mp3目前我国白羽肉鸡、817肉杂鸡、三黄鸡、麻鸡等呼吸道疾病发生较为普遍,尤其是冬、春季节发病最为严重。发病高峰一般在20日龄左右,个别鸡群10-14日龄即可发生,甚至更早,往往在疫苗免疫后发生。病程10天左右,死亡率在5%-15%,有的高达30% ;临床剖检多为支气管堵塞...

2.2寒水石

2、寒水石◎皮肤热炽如火烧《神农本草经》:寒水石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痰生百病食生灾,再加外感病易来。小指月说,爷爷,怎么饮食吃饭也会生灾病啊?爷爷笑笑说,《千金方》上说,万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之患。小指月又说,饮食怎么生万病呢?爷爷说,饮食不节得病多,吃得过饱、过快...

2.4芦根

4、芦根图片[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三根汤与小儿发热  有个娃子经常发热,一热起来,口渴口臭,尿也是黄的。  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热一次,家里人都为此很担忧,怎么孩子老是生病,难道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调养不好。  这次小孩子又烧起...

2.9夏枯草

9、夏枯草[功能主治]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症,高血压症。防暑热,夏桑菊  每年军训在酷暑烈日之下,学校里头的学生都有不少顶不住中暑晕过去。  还好有惊无险,都能及时救治过来。  但军训又不可废,于是学校的训导...

2.15龙胆草

15、龙胆草图片[功效]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酒洗龙胆草治胆经郁热头角痛  为什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龙胆草有此名称呢?  小指月在琢磨。  爷爷说,中药的药名都非常讲究,有的按照功效来命名,比如说防风能防范风邪,续断能接续筋骨,决明子能清肝明目,千年健可以祛风湿强筋骨......  小指月又问,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