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摘 > 正文内容

3.1大黄

ms2年前 (2023-03-05)中医文摘36

1、大黄


[功能主治] 攻下积滞,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同仁堂的由来


  小指月说,一味药最厉害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


  爷爷笑笑说,可以建立一个几百年的中医药堂,而且广为百姓赞扬。


  小指月说,真有这么厉害?


  老爷爷说,且听爷爷给你讲讲百年药堂的由来。


  话说清朝康熙皇帝得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病,浑身上下发痒,起了各种红疹子,宫中的御医,竭尽脑汁,用尽各类名贵药材,道地药材,都没法把病治好。


  有天晚上康熙便出宫微服游访,在一条街道上,看到一个小药铺,虽然已经夜深人静,但药铺的灯火却通明,甚至还转来几句朗朗的读书声。


  这康熙便被吸引过去,敲开了门。


  俗话说,民间卧虎藏龙,这皇帝也想试试看看是不是民间真有奇人隐士。


  只见一个郎中正在烛光之中读书,这郎中看到有人进来,便说,先生深夜造访有何指教?


  康熙说,我得了一种难缠的病,不知能否医治?


  郎中就叫他坐下,然后帮他诊脉。


  康熙接着说,我这怪病就是浑身发痒,起各种红疹子,请了不少医生医治,都不能有理想的效果。


  郎中便看了下,康熙身上的红疹子,便笑笑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康熙听后,也是一笑,心想,你这郎中口气也怪大了,朝中国手都没敢夸此海口藐视朕身上的顽疾,难不成你比朝中国手更厉害?


  郎中看出康熙的心思,便说,不是其他医生没辨证准确,而是你饮食上没有注意养生。


  康熙就说,我最重视饮食养生,膳食营养,怎么会不懂呢?


  郎中说,你这身上发的红疹,表面上是肺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皮毛,所以大肠中山珍海味积毒太盛,便借皮表来排热毒,甚至你排便时肛门还是灼热的。


  这康熙一愣,果然被这郎中言中了,便说,那该怎么办呢?


  郎中说,很简单,清淡素食,一段日子,热毒自降。


  康熙又问,然后呢?


  郎中走到药柜前把柜子里一整包药全部倒出来,足足有七八斤。


  康熙愣了,便问,这么多药,如何吃啊!


  郎中说,不吃药,就用这些药熬水来洗澡,整个人泡在浴缸里,边洗边泡,少则三两次,多则四五次,便见功效。


  康熙看了后,略有疑色,不用吃药,洗洗澡,就能治好我的病,这不太可能吧。


  但见那郎中把药丢给康熙,似乎看出他心思,说,阁下放心,我办药房不是为了图财,这样吧,你把药拿回去,洗好了回来付钱,洗不好,我分文不收。


  这样康熙就按郎中所说的,谁知第一次洗就浑身舒爽,彻夜安睡,起来后红疹瘙痒,减退一半,连洗了三次,身上一个红点子都没有。


  随后康熙又夜访这小药堂,想履行诺言,偿还药钱。


  想不到郎中豪爽大方说,区区点药,不收也罢。


  康熙微微一笑,便问这郎中的过往。


  原来这这郎中叫赵桂堂,本想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料多次赴考天不遂人愿,名落孙山。


  想起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古训,便在京城开了一间小药铺,起码榜上无名,脚下也有个出路,这样一边可以行医救人,一边照样可以读书励志。


  康熙笑笑说,我在朝中有朋友,可以帮你牵线做官,你可有兴趣,甚至可以进入太医院当御医,享尽荣华富贵?


  郎中笑笑说,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真正行医者应该为天下百姓着想,为众生排忧解难,当御医虽然能够享尽荣华富贵,但并不能够为天下最苦的百姓们治病,百姓最需要良医。


  所以入朝为官为医,已非吾愿。


  康熙一听,不禁动容,便说,你这小小药堂,如何为百姓谋福祉呢?


  赵桂堂说,我也是这样想,现在没有多余本钱,空有凌云之志,想要搭建一间像样的药堂都没办法啊!


  康熙笑笑说,名正则言顺,你若真想搞好药堂,得先起个名字,既然你想让中医药普及,让天下同仁共受其福祉,那就叫同仁堂吧!


  郎中以为这人只是信口言言,也没有去当真。


  谁知康熙写上一纸字,便叫赵桂堂到某某地方去一趟。


  赵桂堂一去,才发现这是内务衙门,后来才知道他治的病人居然是当今皇上,这样内务衙门,便帮他办起一座京城非常出色的同仁堂。


  ......


  ......


  爷爷讲完了故事后,小指月听得意犹未尽,便问,爷爷,大黄煎水外洗,可以治疗周身出红疹子,这可是超出我想象啊?


  老爷爷笑笑说,这同仁堂开创者赵桂堂,真是个善读书的人,连藏在古籍深处的一味大黄汤治遍身赤肿火丹都让他发现了,这个经验可是一般医家所罕知的啊!


  然后爷爷便打开《救急方》,小指月一看,下面正记载着这样一句话:


  治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




水道不通大黄也管


  《神农本草经》曰,大黄通利水谷。


  小指月说,爷爷,我以前只是以为大黄只是通大便,想不到它还通整条消化道,还能通胆管,利胆退黄。


  爷爷笑着说,还有你想不到的呢,大黄还可以利小便,这是医家很少用到的。


  小指月说,利小便?在普通中药书籍中根本没有提到啊?


  爷爷说,不是书中没有提到,而是你没有真正读懂读到。


  小指月说,爷爷,我看中药书上只写到大黄的功效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这里头四大功效,没有一条提到利小便的啊?


  老爷爷笑笑说,清热泻火,火从哪里走呢?凉血解毒,毒又是从何处排?


  小指月说,这不都是从大便里面排吗?


  爷爷说,浊阴出下窍,下窍难道就只有肛门,而没有尿道吗?


  小指月说,难不成大黄真能够泻火毒从小便出。


  爷爷说,你看那些湿热淋证,小便涩痛的,为什么一用大黄,小便就变清了,膀胱尿道也不热痛了?你看八正散里头不正有大黄吗?还有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里头,用大黄难道仅仅只是通大便?


  小指月说,治黄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


  爷爷说,这就对了,身体发黄,血毒盛,血毒最容易从膀胱偏渗而出,所以大黄导血毒从小便出,使上炎之火能下泄,此医家不传之秘也。


  小指月说,真这样的话,为什么很少看到古籍中名言大黄利小便呢?


  爷爷说,你看《神农本草经》怎么说?


  小指月说,大黄通利水谷啊。


  爷爷说,通利水谷就包括水道膀胱,跟谷道大肠。


  小指月说,原来这样理解啊,我以前只以为大黄通利肠道而已。


  爷爷说,你看,《日华子本草》说,大黄利大小便。所以小便不利的淋病,尿道热涩疼痛,就像我们今天说的膀胱炎尿道炎,大黄大苦大寒,一用上去,迅速下走,直达下焦,湿热便从小便而出,小便通利,淋痛自愈。


  小指月说,难道除了用大黄排,胆部瘀积,胆囊炎,胆结石外,难道还可以用大黄来排尿道结石?


  爷爷说,没错,大黄乃治热淋、石淋、血淋之要药也。但凡管道陈旧堵塞,瘀浊壅积,大黄最善于排瘀生新,不仅攻决大便,更能通利小便。


  正好有个病人,尿道炎急性发作,尿道涩痛,小便如浓茶,量少而赤。


  老爷爷说,就用15克大黄煎水,喝三天,临证试效,看看是不是能够很快让尿道热涩疼痛减轻。


  果然三天后,小便通利,色如浓茶,转为清稀,淡黄,也没有那种难排的烧灼感了。


  小指月说,用大黄治疗热淋,真是新的收获啊,我今天又懂得了大黄的新用法,利小便水道。如果是膀胱炎,尿道炎,小便频急涩痛,且有灼热感的,单味大黄特效。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草纲目》曰,大黄主小便淋沥。


  《药性赋》曰,大黄利水肿。


  《日华子本草》曰,大黄利大小便。


  《本草经疏》曰,《经》曰,实则泻之。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不通,及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祛邪止暴,有拨乱反正之殊功。


  


车子没力爬不上坡怎么办


  《神农本草经》曰,大黄破留饮宿食,荡涤肠胃。


  有一个官员,经常短气乏力,胃口不开,吃饭不香,医生都说这是脾虚,于是用尽各类最好的健脾消食药,如参苓白术丸、大山楂丸、补中益气汤,结果这些所谓的名方名药,如泥牛入海,非但毫无动静,而且胃口更差。


  老先生一摸脉后,笑笑说,指月凭脉论治,当如何?


  指月说,脉洪大而实,身上必有积滞。


  爷爷说,可为何他短气乏力,神疲怠倦呢?


  小指月说,爷爷,以前你说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这是说一个身体堵得严严实实的人,反而气脉不通,呈现一派虚像乏力羸弱。而亏虚的人,反而容易虚阳虚火上亢,表现出一派实证的样子。


  爷爷说,那该怎么分别呢?


  小指月说,凭脉辨证,有力无力分虚实。


  老爷爷说,行,就用一味大黄,去其肠中宿食。


  这官员从未吃过泻药,他不是不懂大黄,早有耳闻,一听到要泻他,他便有些为难,说,我这么虚,上楼梯都上不去,再泻会不会倒下啊?


  老先生笑笑说,有病则病受,你怕什么呢?


  你看车子满载,坡都爬不动,这时怎么办呢?


  这官员说,把车上的货一卸掉,这车就轻松爬上坡去了。


  老爷爷笑笑说,为什么外面的道理,你就懂得这么清楚,一旦放到自己身上就糊涂了呢?


  你如果不吃宵夜,肥甘厚腻,只吃七分饱,就相当于给肠子减负,那你这辆身体的车子爬起楼梯来不就像卸了货的汽车上坡一样,非常快速轻松吗?


  这官员听了后,微微一笑,觉得还是老的姜辣,老的中医见识深厚。


  便毫无疑惑地回去,用大黄泡水,来消融宿食,通利水谷,荡涤肠胃,清理六腑。


  结果一天比一天轻松,气力一天比一天足,随着大便排出很多黑色的燥屎,他感到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随后胃口大开,吃嘛嘛香。


  于是他疑惑地说,人以为大黄为泻药,何以我服之更胜补药一筹。


  老爷爷说,你脉由洪大弦实,转为柔软松和了,中病即止,可以不用再服用大黄了,身体就会慢慢强壮起来。


  记住以后不要再宵夜应酬了,又把肠胃吃堵回去,是自己找病受。


  这官员听后,心服口服,说,真正能找出疾病原因的中医,才是真正的中医啊!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记道:


  《名医类案》曰,姚僧垣治梁元帝,患心腹病,诸医皆请用平药,僧垣曰,脉洪大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瘥理。元帝从之,果下宿食愈。




一味大黄通补两用


  《北方医话》记载,一个女病人,形体肥胖,身高不到一米六,却有接近两百斤的体重,血脂高,服用独圣丸(单味大黄研末制成药丸叫独圣丸)两个月,体重减轻十多公斤,血脂恢复正常。


  又一位患者,慢性胃肠炎,胃痛腹满,食欲不振,大便偏烂,每天两三次,长久如此,面黄肌瘦,神疲乏力。


  用健脾益气的药没有效果,然后改服独圣丸,随后大便成形,食欲增进,腹满胃痛之症俱除,一个月后消瘦的身体,体重居然增加了,长壮了......


  最近爷爷把《北方医话》《南方医话》《长江医话》《黄河医话》,这些非常经典的现代医话拿给指月看,指月读到这里,非常不解。


  便问,爷爷,为什么用大黄既可以降脂减肥,也可以增肥增重,难道大黄可以通补两用。


  爷爷笑笑说,不是大黄通补两用,而是大黄可以推陈出新。


  小指月说,难道就是《神农本草经》上说的大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爷爷说,正因为大黄推陈出新,所以你因为血脂这些浊阴偏高不降的,大黄把浊阴一推掉,身体就轻松,肥胖的体型便减下去。


  但用这推陈出新来减肥,前提是病人阳明胃肠脉象不能弱,太弱了,大黄下去,反而伤正气。


  小指月又说,那为什么又可以增重,强壮身体呢?


  老先生笑笑说,最善于用大黄来强壮身体的,当属张从正。


  小指月说,张从正不是攻下派的代表吗?他用那些峻猛之通下药,又怎么能够强壮身体呢?


  老爷爷说,不懂张从正的人以为他用通下药,只是为了祛邪,真正读懂他《儒门事亲》的人,就知道张从正用通下之药,只是以泻药之体做补药之用。


  小指月更加疑惑了,泻就是泻,补就是补,凭什么可以用泻下之药来做补益之用呢?


  这时老爷爷笑笑说,你看张从正说陈莝去则肠胃洁,癥瘕尽则营卫昌,不补之中有通补存焉。


  小指月还没有完全理解爷爷说的这句话,爷爷便进一步说,瘀不去,新不生,这是《血证论》里头用活血化瘀治疗血症的精髓。


  小指月说,这句话,我知道爷爷。


  爷爷又说,《黄帝内经》认为,邪去则正安,这样你就可以得出肠道里的积不去,这脾胃化生就艰难的道理。


  所以可以说,肠腑宿积不去,新鲜气血不生。


  小指月一拍大脑说,爷爷,这下我真明白了,原来以泻药之体做补药之用是这个道理。不是说泻药直接补人,是泻药涤荡胃肠,把陈腐瘀浊清出去后,给胃肠腾出足够的空间来,那气血源源不断就生化开来了,这样慢性肠炎的病人,原来消瘦的,随着肠道腐浊清空后,气色也渐渐变好,胃口打开,身体就能长肉了。


  


通补丸


  《神农本草经》曰,大黄能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小指月说,为什么大黄能安和五脏?


  老先生说,有个大黄的中成药,叫清宁丸,你可知道为何?


  小指月说,难道通过清净肠腑,让五脏安宁?


  老先生说,正是此意,所以大黄能安和五脏,就是让脏邪还腑,让五脏因此清静安宁。


  山下有个老爷子,六十多岁就眼花耳鸣牙齿松动,胃口不开,人家问他,老人家你该享享福了,儿女都这么有出息,怎么天天还不开心呢?


  老爷子说,不是我不开心,是我想开心也开心不起来。


  人们就问,儿女那么孝顺,家里也丰衣足食,何以开心不起来?


  老爷子说,吃饭不香,睡觉不安,这叫我如何开心呢?


  邻居就建议他上竹篱茅舍瞧瞧。


  老先生看了后说,给他用通补丸。


  小指月不知道爷爷说的通补丸是什么,居然开出了焦三仙跟小剂量的大黄。


  这里哪里有补药呢?


  但小指月也没有多问,这老爷子拿回去吃了后,胃口日渐增加,居然吃了半年多,每个月坚持吃十余天,本来眼花的,居然亮了起来,耳也背的,听东西清晰不少,最重要是成天疲累的,现在精神振作,能够陪孙子逛超市,走大半天都不觉得累。


  这老爷子就纳闷了,我以前什么补药没吃过,孝顺的儿女买来十全大补、人参蛤蚧、参苓白术、补中益气,还有鹿茸酒、狗鞭酒,没有哪样我吃了会这么有劲的。于是逢人就说,搞得这段时间,上来竹篱茅舍求通补丸的越来越多,老先生干脆就叫指月制造这通补丸。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你让病人吃通补丸,一吃不是吃三天五天,而是吃上一两个月?


  老先生笑笑说,这叫化不可代,时不可速。


  小指月不解了,这八个字可从未听过。


  老爷爷说,身体的气化你不可以一味地用药物去替代,中医中药不能包办,治疗的时候不可以揠苗助长,贪功急进,这样往往欲速则不达。所以对于缓病慢病,宁愿遵循病去如抽丝的道理,缓消缓通,这才是长久的王道。


  这样邪气慢慢一点一点撤走,正气就会一点一点起来,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味用大量药物去取代肠道的功能。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我几次都想问,你这通补丸,没有一味补药,何补之有?


  老爷爷说,利用小剂量的大黄来健胃清肠,使人体健壮,延年益寿,这是一个医家养生家的不传之秘。


  小指月说,不传之秘,为什么这样说呢?


  老爷爷说,东晋大养生家葛洪说过,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


  小指月说,确实肠道的留毒,可以导致疾病,但想不到肠道还与健康长寿相关。


  老爷爷说,所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他不仅善滋阴,更善于用倒仓法。


  小指月说,什么是倒仓法呢?


  老爷爷说,通过通畅大便来清除肠内毒素,而达到却病延年的效果。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这仓就是仓库,就是粮仓,是脾胃仓廪之官,如果这仓廪之官都发霉腐烂,导致臭秽熏天,人当然不舒服。


  所以这也应该是一种脏邪还腑的思路。


  老爷爷听了后点点头说,没错是一个脏邪还腑,顺应人体规律,新陈代谢的规律,浊降清升,上面七窍就会敏捷,下面腰脚便会强壮。


  小指月说,那爷爷是什么时候,就用这通补丸的呢?


  老爷爷说,爷爷在壮年之时,曾壮游天下,在西北大漠里头,呆过一两年,发现那里养骆驼的人,经常要给骆驼饮用大黄水。


  小指月就问,为什么要给骆驼饮用大黄水呢,难道骆驼也便秘?


  老爷爷说,不是非要便秘才用大黄,大黄非专为泻下而设,用得好却有却病延年之功。


  小治月更是不解,在《神农本草经》里头,大黄都不是上品,何以却病延年?


  老爷爷说,这些服用大黄水的骆驼,不仅吃草多,生病少,而且平均寿命要比常规没服用大黄水的骆驼多活五年以上。


  小指月一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用大黄来给动物延年益寿,老先生说,没错,所以那些牧民看到了后,也每隔一段时间饮用大黄水,同样生病少了,寿命长了。


  这点也是在西北游医过程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小指月想到爷爷早年还去西北游医,而且把当地延年益寿之秘发掘了出来,这样小指月便想,为何叫通补丸,不叫通肠丸呢?


  爷爷笑笑说,叫通肠丸,俗,叫通补丸,雅。世俗之人都好补成风,你一让它听到有个补字,他都兴奋不少,而且我们的通补丸,确实有以通为补的效果,通过通六腑而达到补五脏的作用。这样自然年寿延长,疾病减少。


  小指月听后恍然大悟,如果爷爷不道破此中机关,便是再抄方多日,也难以想破啊!


  然后他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中药趣话》曰,解放前,上海“三友实业社”的老板,为了制造一种不同凡响的补药,曾邀请上海中医药界知名人士,求其各献一方。


  众医所多为参、芪、苓、术之品,惟有一方,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只用生大黄一味。


  老板十分惊奇,听了献方者一番解释,老板大喜,定名“三友补丸”,投入市场后十分畅销。


  无独有偶,江西有一名医,也以出售单味大黄制成的“通补丸”而大获其利。


  民间曾有一位走方郎中,以卖“大补糕”而出名,此方秘而不传,一次酒后吐出了实言,其主要成分是焦三仙和小剂量的大黄。




养鱼与养人


  陈修园曰,眩晕症,皆属肝;痰火亢,大黄安。


  有个渔农,非常善于养鱼,他养的鱼不单比别人的多而且大。


  所以很多人向他请教养鱼经验。


  他就一句话,塘水上下要对流,塘底淤泥要清理,每天喂鱼要规律。


  这渔农很快就靠养鱼致富,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不仅盖了楼房,还买了小车。


  奇怪这几年渔农,肚子渐渐大起来,中年发福,他认为这是富裕的表现,可接下来经常咳痰头晕,却让他烦恼不已。


  到医院一检查,医生都说这是脑供血不足,所以要不断地补气血,他吃了不少补气血的药,眩晕没有改善,这痰倒越来越多,每天都要咳吐一两碗的痰,家里人担心他得了大病,成天到晚地咳吐痰。


  这渔农便上竹篱茅舍找老中医去,老先生一看他脸大脖子粗,挺着个将军肚,心中就有数了。


  渔农问,医生我这是怎么回事?


  老先生居然不直接跟他谈医病,而根他谈养鱼,一提到养鱼,这渔农讲起来就是他的专长,立马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小指月也疑惑,爷爷从来都不养鱼,怎么突然对养鱼感兴趣呢?


  不论病因病机,反而谈养殖技术?


  老先生看出小指月疑惑,便说,虽然医术跟养鱼的技术是不同行业,隔行如隔山,但是行行出状元,行行通大道。


  你如果由养鱼之技术,能够通到自然之道去,那你就可以得到养生。


  这时不单小指月吃惊,渔农更是吃惊。


  他说,我都是十里八乡,最善养鱼者,为何我身体没养好呢?


  老先生笑笑说,你的知识经验,足以统管数百亩水面的鱼塘把鱼养好,对鱼的生长发育可谓了如指掌,但一旦回归到自己身体时,你却糊涂了。


  这渔农更是不解说,我糊涂,糊涂在哪里呢?


  老先生笑笑说,我刚才听你说,养鱼第一条塘水上下要对流。


  这渔农说,没错啊,对流就有源头活水,可以带来很多新鲜的氧气,塘水就会鲜活,鱼儿成长就快。


  老先生说,可我却看你这几年盖楼房装空调,把自己密封在钢筋水泥地里,坐小车,把空调开到最大,把自己冻在车厢里,这样没有跟大自然对流空气,身体不就郁闷了。


  这渔农点点头说,是这么回事,所以我这几年经常头晕,医生都说我大脑供血不足,缺氧。


  老先生又笑笑说,我刚才听你说养鱼第二条塘底淤泥要清理。


  这渔农说,对啊,每年都要好好清理一次塘底淤泥,这样塘就会保持有足够深度广度,不然塘水一浅,被淤泥堵住,你拼命加高堤坝,也不管用,这水浅不养龙啊!塘浅了养的鱼都不大不强。所以决不能让塘底被淤泥淤积。


  老先生说,可我却看你这几年山珍海味,肥甘厚腻,大吃大喝,来而不拒,这样很快把自己吃得啤酒肚将军肚,这样肚子大起来,堵得严严实实,心胸上面气就短了,你身体这个躯壳装的元气都变少了,如何充分地把气血供到大脑呢?


  这时小指月说,爷爷,你这一说,我倒明白了一个道理。


  老先生说,什么道理呢?


  小指月说,肥人气虚,多痰湿。痰湿就像肚子腹中的淤泥,气虚就是胸中脑子缺气不够用,所以肥人容易累。


  连小娃子都立马想通,这渔农不禁惭愧,他是什么人,是个聪明人。老先生只把话说到三成,他就能把话听到十成。


  老先生又说,你的痰火跟眩晕,就是这个理,还有第三条养鱼要规律,养生更要规律,中医认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只有常规的三餐,正常的起居,才有正常的身体。你看你这几年有钱了,还喜欢到外面跟朋友吃宵夜,打麻将,熬夜到通宵,甚至不吃早餐。你养鱼都知道要定时喂养,为什么养自己身体就一塌糊涂呢?


  这渔农听后,非但无话可说,而且还竖起大拇指,老先生,真是真正的中医啊,把我病根子都挖出来了,我这几年就是只懂得向外面经营鱼塘生意,非常有成就感,却不懂得向里面经营自己身体,难怪事业比以前大了几十倍,但身体却比几年前差了好几倍。


  老先生笑笑说,人这辈子图个啥,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鸟巢深林,只取一枝。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少,你即使得了世界,又因此失了健康赔了性命,又何益之有呢?


  这渔农听后,更是大受启发说,老先生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我不能让事业牺牲我的健康,我要像养鱼一样来养我身体,把身体搞得棒棒的,不再大鱼大肉,要七分饱清淡饮食,不再熬夜宵夜,要起居有节,不再老吹空调,要让家里自然空气对流......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他知道这个病还没有用药,已经好了五成,因为善医者,医的是观念,以知识觉悟言语为药物。


  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塑造健康的身体。


  然后老先生居然只给他开一味大黄,酒炒打粉,这渔农连吃了半个月,胸中咳痰满碗的居然消得干干净净,头中经常眩晕,如坐舟车的,从此不再有,治了这么久,吃了这么多好药,都没有理想疗效,想不到老先生一味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却把这病根子给挖掘掉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朱丹溪善用大黄治眩晕,一味大黄,用酒炒三遍为末,名之曰一味大黄散,以茶调服一二钱,其效如神。


  上海名医徐小圃曾治一富翁,腹中胀满,胸中痰喘,他用大黄半斤,分多次服用。


  富翁既怀疑又恐惧,但众医束手,救治难愈,于是便想一试。不料服完药后,肠通腑畅,痰去喘平。


  于是便请教徐小圃说,众医屡用不效,先生一味大黄建奇功,此中有何秘也。


  徐小铺笑而答曰,君向来喜食膏粱厚味,壅塞肠腑,热痰上扰胸膈,大黄性清下,味辛香,独行则力猛功专,疏通沟渠,清理污秽,又何秘之有呢?




你刮了锅底污垢吗?


  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


  小指月正在烧火,爷爷在上面炒菜。


  今天火烧得挺大的,怎么炒起菜来,明显感到锅中热度不够,小指月就疑惑说,爷爷,我这里都是最好的柴,熊熊烈火,怎么听你炒起菜来,还没有那种爆炒的声音呢?


  老爷爷笑笑说,看来是时候要清理锅底垢了。


  小指月说,不是上个星期才清理过了吗?


  爷爷说,最好每周清理一次。


  小指月说,为什么要清理这么频繁呢?


  老先生说,这锅底的灰垢,会把你火力挡在下面,你烧多一倍的柴,都达不到一半的火力效果。这叫事倍功半。


  你一旦把锅底垢清理干净后,只烧一半的柴,就能达到双倍的火力效果。这叫事半功倍。


  下午指月就特意把锅倒过来,用锄头把锅底的灰垢轻轻刮掉,刮得满地都是,再把锅放回去,晚上又开始炒菜了,这次小指月特意只烧一半的柴火,那火看起来不是很雄壮,但奇怪爷爷在上面炒菜一下锅,就哔哔啵啵作响。


  原来这锅里火力正大着呢,不到到一半的时间一盘菜就炒好了。


  小指月笑笑说,爷爷,原来不是要拼命去找柴塞柴啊,每段时间都要检查锅底,看是不是灰垢太多,如果太多灰垢不去清除,那你下面用再多燃料,不单达不到理想的火力,而且还大量浪费燃料。


  爷爷笑笑说,医道从生活来,最后都会回归到生活去,你从这个刮锅底想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想到了一味地补火助阳,健运脾胃,却不注意把胃肠道上的积垢刮掉,这样一样不能够充分把营养吸收转化为气血,也不能够彻底地腐熟水谷变为能量。


  爷爷说,那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说,我想明白了,上次爷爷治疗一个瘦小伙,怎么吃都吃不胖,而且还心烦身热,家里人都把最好营养塞给他,还是照样消瘦。


  爷爷就叫他吃上一个月的素,而且还每天吃一点点大黄,这样再吃平常五谷杂粮都很快长胖了,而且以后爷爷还交代,叫他每个月都要吃上一周的素,现在身体特好。


  爷爷说,那是什么道理呢?


  小指月说,这就太简单了,将近一个月的素食,把他肠胃中多年的积滞通通消磨掉了,他这一个月排便速度快,吃东西非常香,这就是一个刮除肠道垢积的过程。


  肠道垢积一刮去后,那五谷杂粮这些水谷火力再进去,这样身体就毫不拒绝地全部吸收,彻底炼化,就像锅底锈垢刮干净后,你烧多少柴,锅里火力就有多大,中间没有太多的障碍,这样营养迅速被身体利用,人自然壮了。


  爷爷说,强壮之道,不在于吃多少,而在于肠胃无阻力无障碍。


  小指月说,烧火之道,不在于添柴多少,而在于锅底垢积要刮干净。


  爷爷说,所以为什么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肠子洗洗澡。


  小指月说,给肠子洗洗澡是不是要用荡涤肠胃的大黄啊?


  老爷爷说,用大黄是不得已而为之,用药已属下策。


  小指月说,不用药如何荡涤肠胃呢?


  爷爷说,少油少盐的清淡素食,你吃一段日子,肠子就会被洗得干干净净,最后看什么都想吃,吃什么都香。


  所以饮食之道,不在于吃多少高营养之物,而在于懂不懂得适当时间给自己素食素食,让肠子清洗清洗。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录下一个古代医案,里面正是讲到肠道中有积垢,人身体瘦弱,不想吃饭的:


  《洄溪医案》曰,淮安大商杨秀伦,年七十四,外感停食。


  医者以年高素封,非补不纳。遂致闻饭气则呕,见人饭食辄叱曰:此等臭物,亏汝等如何吃下?不食不寝者匝月,惟以参汤续命而已。


  慕名来聘,余诊之曰:此病可治,但我所立方必不服,不服则必死。若徇君等意以立方亦死,不如竟不立也。群问:当用何药?余曰:非生大黄不可。


  众果大骇,有一人曰:姑俟先生定方再商。其意盖谓千里而至,不可不周全情面,俟药成而私弃之可也。


  余觉其意,煎成,亲至病人所强服,旁人皆惶恐无措,止服其半,是夜即气平得寝,并不泻。


  明日全服一剂,下宿垢少许,身益和。


  第三日侵晨,余卧书室中未起,闻外哗传云:老太爷在堂中扫地。


  余披衣起询,告者曰:老太爷久卧思起,欲亲来谢先生。出堂中,因果壳盈积,乃自用帚掠开,以便步履。旋入余卧所,久谈。


  早膳至,病者观食,自向碗内撮数粒嚼之,且曰:何以不臭?从此饮食渐进,精神如旧,群以为奇。


  余曰:伤食恶食,人所共知,去宿食则食自进,老少同法。今之医者,以老人停食不可消,止宜补中气,以待其自消,此等乱道,世反奉为金针,误人不知其几也。余之得有声淮扬者,以此。




开瘀血下行之通道


  《神农本草经》曰,大黄下瘀血,主血闭寒热。


  爷爷说,指月啊,治疗跌打损伤,第一剂药最常用的思路是什么?


  小指月说,小指月说,跌扑损伤,用活血化瘀之法,乃医家常识。


  老爷爷说,那选用何类活血化瘀药最佳呢?


  小指月说,桃仁、红花,一降一升,一下一上。仁归六腑大肠,花散经脉肢节。


  爷爷摇摇头。


  小指月又说,当归血家圣药。


  老爷爷摇摇头。


  小指月又说,三七伤科圣药。


  老爷爷还是摇摇头说,这些药物都可以取代,唯独一味药是他药所难以取代的,这味药除了活血化瘀外,还能够荡涤胃肠,通肠导浊。


  小指月说,我知道了爷爷,就是大黄。


  爷爷说,没错,可历代本草甚至当今教材,大都把大黄列为泻下剂,其实大黄治病远远超出泻下剂范畴,世人拘泥于泻下伤元气,而不敢放胆使用大黄,殊不知大黄乃活血化瘀妙品,理气清热良药。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神农本草经》上说大黄第一大功效就是活血化瘀,比如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


  爷爷点点头说,那第二大功效呢?


  小指月说,第二大功效才是泻下通腑,所以说大黄主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


  爷爷说,这才是古代本草运用大黄的真正奥妙,它能以其香气,通达周身脉络,并且逐开瘀血,导浊下行,迅速如盘中走丸,一过不留,一般活血化瘀之品,只能将瘀血打散,而大黄不仅打散,还将瘀血浊阴帮你排出体外。


  有个农民在建房子的时候不慎跌倒,胸闷,腹胀,周身刺痛,大腿处一片青瘀肿热。


  老先生一看便说,就用复元活血汤加进通便为引。


  只服用三剂,每次服用后都泻下黑褐色的大便多次,这样肠通脉畅,周身刺痛消失,大腿处的瘀肿消下去,发热之感不复存在。


  真是一窍通而百窍皆通,大关通而百关俱畅。


  小指月看后说,爷爷,这复元活血汤里头真是因为用了大黄啊,才是跌打损伤开手第一妙方。


  老先生说,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众药皆能活血化瘀,畅通气机,唯独大黄能够开瘀血下行通道,方令得周身瘀血浊阴随着大肠以黑褐色的大便排出体外。


  爷爷听后,点点头说,瘀化下行不作劳,这跌打损伤瘀血没有别的去路,给邪以出路往下走,这才是正道。


  盖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者,天地之道也,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者,人身之道也。故瘀血停留于经络血脉,必得大黄以开通肃降之。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学发明·中风同堕坠论》复元活血汤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黄帝针经》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于胁,则伤肝。肝胆之经,俱行于胁下,经属厥阴、少阳。


  〖组成〗柴胡 半两[9g] 天花粉当归 各三钱[各9g] 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6g]大黄(酒浸)一两[12g]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9g]


  〖用法〗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30g),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方歌〗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诸逆冲上之咳血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有个肺热咳血的病人,右寸脉独大,肺气不降。


  医生用侧柏叶、白芨,以及地榆炭等炭类来止血,发现血也没有止住。


  老先生说,这是什么脉势呢?


  小指月说,脉势上冲,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老先生说,火犯阳经血上逆,通降阳明血下行。


  这样便叫病人用生大黄30克煎水服用。


  一剂则咳血止,三剂胸中舒畅,肺脉独大之势消失。


  小指月说,难道大黄有治咳血的作用?


  老先生说,用大黄能通降腑肠,腑肠降,肺气随之肃降。这样血随气升降,气降则血自降,气血归经,则咳血自除,脉势下行,则胸中得舒。


  小指月随后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黄帝内经》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所以在治疗肺病咳嗽或咳血时,如果病人伴有发热痰黄或血色鲜红,脉势上亢,在常规治咳喘或咳血的汤方中,加进大黄,可获奇效。


  


诸逆冲上之口臭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有个病人经常口臭,最严重的时候,相对面一米之处,都可以闻到他口中浊气,他自己却不自知。


  真是久在鲍鱼之肆不闻其臭!


  指月摸完脉后,发现胃脉独大。


  爷爷说,这是什么病机呢?


  小指月说,这是诸逆冲上,胃脉不降。


  爷爷点点头说,这便是口臭的根本原因,阳明胃肠下行之力不够,便通过脾胃开窍于口上泛外越,而臭气逼人。


  病人说,有没有除口臭的专药啊,我嚼口香糖,用各种最好的牙膏,又经常漱口,反复刷牙都没效。


  老先生说,下水道不通,你马桶当然往外泛臭,你在马桶里边做再多的功夫都于事无补,把下水道通开才是王道。


  病人说,医生你真行,这都让你看出来了,我一般都是两三天一次大便,而且排出来的不是成条的大便,而是粪球,像羊屎那样,甚为苦恼。


  老先生说,你这便秘跟口臭是一不是二,通过排肠道都可以一起治疗。


  于是便开大黄甘草汤,叫他拿回去泡茶代茶饮。


  小指月说,大黄可以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所以甘草补土缓急,可以缓和大黄之烈性。


  果然药后,便通臭除,随后每次大便稍有秘结,他便采用这小方子泡茶,使大肠通畅,口臭便不上泛。




诸逆冲上之中风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有个老者,家里人为他祝寿,备了非常丰富的酒席,当天晚上大家吃得很开心,开怀畅饮,酒足饭饱,老者吃到肚子都鼓了。


  第二天早上他做饭的时候,突然晕倒在地,神志不知。


  家里正好又没有其他人,半个小时后,他居然自己醒过来,才发觉头晕耳鸣,脑中嗡嗡作响,不知为何会睡在地上,他马上意识到会不会中风了?


  赶紧上医院量血压,高压180,明显有中风的潜势,赶紧服用各类降压药。


  这老者一直都喜欢中医,他便特地去找中医,看看能不能治根,不想没完没了地把降压药吃下去。


  老先生看了后说,指月这是什么脉象?


  小指月说,脉势洪数,《黄帝内经》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这种脉势就是风火把痰瘀都卷上大脑,佷容易昏厥中风,脑血管破裂出血。


  这老者说,那我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首先你回去就要清淡饮食,肥的,咸的,不单要少吃,更不要吃到饱撑。


  这老者说,为什么呢?我不吃饱,就容易饿啊。


  老先生说,你一旦吃饱胀,百脉不得下行,气火往脑袋冲得就更厉害,即便吃降压药也降不下来啊!


  老者听后点了下头说,确实是这样,我吃降压药,都比平常人要加倍,还管不住。


  老先生说,该用什么汤方呢?


  小指月说,气血上冲不降,眩晕耳鸣,就用天麻钩藤饮。


  老先生说,单纯用天麻钩藤饮还不行,只降而不通,压力还是没法彻底缓解。


  小指月说,那还要加什么药呢?


  老先生说,还要家一味药,能够打开风火痰瘀下行的通道,只要能使上逆的脉势下行,平降气血,这病便逐渐能够恢复。


  小指月说,那就只有通下的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其势如破竹,一过不留,便可以借助急将军来开通大腹,使风火痰瘀奔逆于上者能下行,脑部便不充血矣!


  老先生点点头说,就要这样上病下取,引血下行,导气归田。


  这样天麻钩藤饮加一味大黄,就如同画龙点睛,有个向下的方向。


  这老者吃了后,也没有拉肚子,只觉得大便特别顺畅,头晕耳鸣之症迅速减轻,再去量血压便降到140,从此他便不敢再吃饱吃撑。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杨老治疗中风常生大黄与酒大黄并用。中医认为中风乃气血并逆于上,机窍闭塞,壅而不通所致,正如《内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此时不论风、火、痰、瘀,悉奔于上,冲逆犯脑,总属“留而不去,其病为实”之证,故在治疗上就应“上逆者使其下行”,故以“通下”为主法,以急应急,大腑一通,风火痰瘀之奔逆于上者得以下行,此乃平降气血之捷法也。然单纯通腑虽可解一时之急,但血瘀难除。杨老常用生大黄配酒大黄,大黄生用作用峻猛,泻下攻积,泻火清热,直折暴逆,取其上病下取,以引血下行,《药品化义》谓“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大黄酒制上行,泻下力较弱,功擅活血祛瘀,两药相配,升清降浊,通腑祛瘀,气血得调,风火痰瘀得去,则诸暴强直可缓解。[浙江中医杂志,2000(10):417]




诸逆冲上之狂躁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有个农户,性格非常暴躁,简直是难以形容。


  有一次他吃一个鸡蛋,结果用筷子去夹,没有夹起来,反而掉下去。


  他顿时大发雷霆,把鸡蛋抓起来,使劲地摔到地上,结果鸡蛋在地上滚个不停。


  他更是气愤了,于是跳过去,用脚踩那鸡蛋。


  殊不知没有踩给正着,鸡蛋便滚到墙角去了,他更是愤怒,简直怒不可遏,整个人扑到墙角上去,非得把鸡蛋抓过来捏扁不可,捏扁还不足以泄愤。


  他还想把鸡蛋碎尸万段,于是把鸡蛋塞到嘴里,使劲地嚼,嚼碎后又把这些鸡蛋吐掉,方才略微一解胸中怒火。


  家里人跟他难以相处,便想到,这般暴躁,简直可以用狂躁来形容得找医生看看。


  小指月一看,色红苔黄燥,脉滑数有力,很少按过如此搏指有力之脉势,里面实热必当非常重,而且他面红目赤,呼吸气粗,声音高亢,像是要到沙场中打仗,泄愤不可。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这分明就是一派诸逆冲上躁狂火亢之象,好像炸药随时就可以引爆一样。


  这时爷爷说,你胸中是不是经常觉得相当烦热,好像有一团火在那里烧呢?


  这病人说,何止一团火,到处都是火。


  老先生说,平时大便怎么样呢?


  他愤愤地说,屙不出屎。


  老先生笑笑说,这看似心主神志问题,实则还是个阳明腑气不降,一包燥屎憋在肚子里憋坏了。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上病下取,以泻代清,用大黄四两,酒浸一夜,水煎分三次服。


  如此单味大黄这么大剂量地使用,指月还是第一次写到。


  老先生说,实热堵塞,盘根错节,非大黄大刀阔斧,力斩群贼不可,此时若是手软,便是留下后患。如果稍微治不得法,佷容易走向真正的狂躁。


  这病人第一天吃完,大便通泻,家里人问他怎么样啊?


  他和缓地说,好像身体里面下了一场雨,洗了一次清凉的澡一样。那胸中的几团火不见了。


  病人从此大便顺畅,狂躁暴戾的性格大减。


  小指月说,原来一味大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啊。


  老先生说,不是大黄改变了他的性格,而是他这暴躁焦急的性格,就是肚子里那包屎憋出来的。


  火热降不下去,当然往上面冲,这心胸便狂越不止。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宗说约》,治实热大便燥结发狂,用大黄四两,酒浸一夜,水三升煎之,分三服。能食,脉沉实有力者立愈。




诸逆冲上之呕吐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有个病人,吃东西快一点,或者吃热一点的,一吃完,就会吐出来,而且自己感到整条咽喉食道都有烧灼感。


  老先生说,呕吐是什么?


  小指月说,呕吐者胃气之不降。


  老先生又说,你怎么知道他胃气不降呢?


  小指月说,舌红有火,实热易吐,热性上越也,吃快吃急,也容易吐,此皆一派火曰炎上之象,所以当降其胃火。


  老先生点点头说,降其胃火以止呕用什么汤?


  小指月说,《金匮要略》曰,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老先生点头,便用大黄20克,甘草5克。


  吃一剂胃中灼热感消失,两剂下去,那种吃完饭后想呕的感觉便没有了。


  小指月说,看来这还是一个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之象。大黄甘草汤,通降胃肠如神啊!


  爷爷说,《伤寒杂病论》里头,你知道张仲景有多少个方子用到大黄吗?


  小指月摇摇头。


  老先生笑笑说,将近四分之一的汤方中用到大黄。


  小指月一听愣了,他没想到张仲景对大黄如此情有独钟。


  老先生说,不是张仲景好用大黄,而是大黄此药推陈致新,开浊阴下行之力量,非它药所能取代。


  你如果仅仅只把大黄看成泻药,那真是不能得仲圣心传,更没法尽大黄功用啊!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本草思辨论》曰,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多。


◎大黄拾珍

(1 )张锡纯经验

愚在籍时,曾至邻县治病,其地有杨氏少妇,得奇疾,赤身卧帐中,其背肿 热,若有一缕着身,即觉热不能忍,百药无效。后有乘船自南来赴北闱乡试者, 精通医术,延为诊视。言系阳毒,俾用大黄十斤,煎汤十碗,放量饮之,数日饮 尽,竟霍然全愈。为其事至奇,故附记之。

指月按:疔疮肿毒,热势炽盛者,必用气味俱厚之药。如大黄味厚,走下焦, 撤毒出下窍。病人热不可忍,气血两燔,如非重剂,难以压下燎原火势。

(2 )赵炳南经验

赵老根据多年临床体会,实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非重用大黄不能达到破 瘀祛病之效,故常用量为15克,因大黄性迅速善走,最能破血中瘀血,其作用远 非三棱、莪术辈所能相比,气滞血瘀所致的持续性疼痛,只有重用大黄,才能使 

气血相通,促病早愈,反之,畏药而忌用,只能使病情拖延,终会耗伤气血,到 那时治之更难。正如张锡纯所说:“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不如此则不能胜病,不得 不放胆多用也「

指月按:大黄有推陈出新之功效,既可清热解毒,又能活血化瘀,带状疱疹 后遗症属于实证者,大都是气凝其痰血,热毒瘀于经脉。重用大黄可以流通气血, 败毒瘀下行。

(3 )姜春华经验

姜氏用大黄治咯血的指导思想是肺部有瘀血。大黄,邹润安说:"实斡旋虚实, 通和气血之良剂。”樱宁生在《厄言》中说,他开始常用桃仁、大黄治血溢之证, 但不知所以然,后听一老朋友说:“吾乡有善医者,每治失血蓄妄,必先以快药下 之.或向失血复下,虚何以当?则曰:血即妄行,违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则以 妄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虚之有?遂始知大黄治血,除故 布新也姜氏对大黄一味,确信邹、樱之言,多年用大黄治血证(大多数是支气 管扩张咯血),常有立竿见影之效,无一债事。

指月按:本身大黄降气最速,肺又与大肠相表里,如若血热妄行,大黄能降 气以止血,此吐蚂必降气之意也。它又能活血化瘀,有助于肺部陈血旧血消除。

(4 )王正公经验

当今独生子女大多偏食,蔬菜吃得少,由于纤维素的缺乏而影响肠蠕动,助 长了大便秘结。大便秘结会影响肺气的清肃功能而致哮喘加剧。诚如《素问》所 曰:“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这是王老善用下法在理论上的 依据。据笔者初步统计,小儿哮喘患者大便干结者约占60%。王老早年喜用桃仁、 郁李仁、麻仁、生首乌、生赤芍等涤肠之品,而晚年则善用生大黄,并认为大黄 本身有治喘作用。如《金匮要略》之厚朴大黄汤治支饮胸满,己椒芮黄丸治痰饮 水走肠间,皆为治喘方;又如《千金要方》紫菇汤、五味子汤这些治咳喘之方皆 用大黄,故大黄治喘本是经典之法。王老认为只要咳喘而痰稠之患者具有:汗多, 大便干;或舌尖红,口干;或脉数,大便干.即使患者每日有大便亦可用大黄, 不必待便秘才用。他说大黄有消积、清肠、豁痰、凉血祛风、祛瘀通络等功能。 不能把大黄单纯看作泻药。

指月按:肺病治肠,肺肠相表里,大肠传导通畅,有助于肺部浊阴下降;大 肠积滞不通,肺气肃降就会受阻,停痰留饮就会增多。而有不少哮喘患者,服用 西药利尿,虽然使肺之水气能从膀胱利走,减轻喘促,但同时会使肠中津液减少,

<ozo》a <o <o、.<,:-.<、•,■--> ^-.

加重大便秘结,影响浊阴排泄,反而又会使肺中痰喘复发。所以五脏之间,关系 密切,必须真正理顺,方能用药无误。

(5 )陆长清经验

①利胆消石:陆老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时,往往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 始终坚持加用大黄,其剂量视症情缓急而酌定轻重,急、实者则用20~40克,缓、 虚者则用5~10克;或用清宁丸,每次3~5克,每日1次。以保持大便通畅为度, 有清化湿热、利胆消石之功,恒与柴胡、郁金、蒲公英、黄苓等伍用。

②延缓衰老:人体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动脉硬化又与血脂水平 高低有关。具有推陈致新、活血降脂作用的大黄,便是一味很有前途的延缓衰老 的药物.陆老通过亲身体验,证明它确实具有此作用。生大黄研极细末,以胶囊 装盛,每次2粒,1日1~2次。一般1个月后,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有明显下降, 持续服用,老年斑可逐步消退,精神振爽,思维敏捷,步履轻健,大有延缓衰老 之功。但体素脾虚者,可减小剂量。

③定乱致治:陆老评价大黄之功:“人但知见良将之大勋,而不知者有良相之 硕德” “若能泻火,若能补虚可谓大黄之知音。大黄善于推陈致新,降阴中之 浊阴,邪去正安,定乱致治。大黄对多种原因所致之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均 有良效.大黄善于降低血中尿素氮及肌肝,既可内服又可灌肠,屡用得效。

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肌肝、尿素氮久久不降,病情危重,又无条件血 透者,陆老每于辨治方中加用生大黄15~30克内服,灌肠方调整为生大黄、生牡 蛎、蒲公英、六月雪各30克,制附片10克,丹参2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 200毫升,点滴灌肠每日1次,直至好转。有一患者,每日内服及灌肠之大黄达 85克,亦未见泄泻之象,患者甚感舒适,可供参考。

指月按:胆管亦属于六腑之一,大黄能开六腑下行通道,所以能利胆退黄, 而仲景茵陈蒿汤用它便是此道理。有一日,爷爷问,何药消胆结石最妙?指月 说了金钱草、鸡内金、郁金,一大堆治胆结石的“金刚钻”。爷爷摇摇头,只 说了一味大黄。《本草正义》称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 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所以身体管道或血脉有死角堵塞,用大黄 可以清理开,同时人老老在血管上,所以延缓衰老,就要对血管进行大清扫, 而大黄能明显助血管推陈出新。所以它降血脂、胆固醇,以延缓衰老之功广为 世人知晓。但世人都畏其将军峻猛,不敢轻用,殊不知盘根错节,非斧斤不能 断除。

(6 )张静荣经验

行医伊始,遇一便秘病人.根据病人苔黄燥、脉沉实有力等,诊为燥屎内结, 投调胃承气汤下其燥屎。病人急欲解除3天不便之苦,返家后及时煎药内服.服 药2小时后未见大便,派家属来问缘由。我考虑是药不胜病,嘱服黄连上清丸1 粒,以增强泻下之力.3小时后,病人又派家属来,诉说仍未大便,且腹胀、腹 痛难忍,再三恳求,火速解除痛苦.我沉思良久,踌躇难决,前剂中已用大黄15 克,后又加服黄连上清丸1粒,论药力已算不小,为何服药3小时后仍未大便? 迫于病人家属的急切心情,我又嘱其再服半粒黄连上清丸。病人家属走后,翻书 数部,不得其解,殊觉惘然.此时,患者家属又登门告急,极言病人痛苦之状, 要求再加药下其腹中燥屎.我迫于无奈,又嘱其加服黄连上清丸半粒.自此,直 至晚饭后未见病人家属再来.我因病人安危所系,遂到患者家中走访。刚一进门, 正遇病人从厕所出来,问其病苦,他却啼笑皆非,说服药5小时后大便,1小时 内已泻4次,虽便秘之苦已除,而腹泻之病又难支矣!面对病人,我心中惭愧万 分。返回途中,始悟出大黄服药5~6小时后才产生泻下作用的道理。由于忽略了 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致使病人燥屎虽下,而腹泻难收。自此,我对药物的作用 时间特别留心,方知其中大有学问。如麝香、冰片,服药后1~2分钟便可发挥作 用;叶、花类药物,服药2~4小时后可起作用:根茎类药物,服药4~6小时才 起作用。以上仅为一般规律,随着剂型改革,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也会改变。

指月按:《伤寒论》张仲景用服冷粥之法来止泻,所以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冷粥, 可以用冷开水。《黄河医话》提到,用冷开水止药物引起的泻下,不仅适用于大黄, 而且对甘遂、芫花等药引起的泻下过度,急饮冷开水,其泻亦可止。

(7 )赵绍琴经验

就赵师所见,肾炎当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化瘀为主。活血化瘀系此病治疗 一大法,确有良效。近代研究亦证实可改善肾功能。临证中,赵师每多用赤芍、 丹参等药,其独到之处每用大黄1 ~3克与群药同煎,凉血祛瘀而生新。

指月按:人身的气血,应该日新又日新,一日不新则一日容易得病。所以用 活血药配合通腑的大黄,就相当于血管清道夫。能把血脉里的污浊扫出体外,就 像给房间大扫除一样。大便不可一日不通,血脉不可一日不畅。用活血药加大黄, 不单为治肾炎而设.众多疑难杂症的治疗,皆可从中受到启发。

(8)李寿山经验

大黄气味俱厚,能泻下破结,下瘀血,破^积,行水气。

大黄功效之一,健脾和胃,祛瘀生新.单味酒制大黄,研末水泛为丸,名独 圣丸,每服0.3~0.5克,每日服1~2剂,有助消化增食欲、推陈出新的作用。对 此,历代医家多用复方如“下瘀血汤” “大黄蹙虫丸”等。余喜用一味独圣丸治疗 瘀血证,尤其对血瘀经闭的干血瘫证疗效更佳。

曾治一 28岁的已婚女患者,月经期突受惊吓而致经闭15个月之久,渐至瘦弱 不堪,肌肤不荣,毛发脱落,面色萎黄,舌质暗赤有瘀点,舌下络脉呈淡紫、怒 张粗长,脉沉涩。诊为血瘀经闭证.妇科检查,卵巢功能低下不能排卵,子官 萎缩如童年,怀疑为席汉综合征。中西医各法治疗不愈,病情日渐加重。予服 独圣丸每服0.5克,每日2次,服药旬日,食欲稍增;继服2周,大便色黑略滤, 少腹重坠;又服2周,经水来潮,量由少而多,少腹痛,下黑血块若干,块去 痛减,经色由黑暗而变红,约7日经尽;此后按月经行,诸症消失,体重渐增, 肌肤润泽,毛发复生,面色红润,脉舌均转正常而告愈。半年后怀孕,按期顺 产一女婴,全家皆大欢喜.

指月按:大黄小剂量服用,有以通为补之意。所以说少量用大黄能健胃,本 身它又可以活血去瘀,故大黄座虫丸治瘀血阻闭,首推大黄为君药,配合活血化 瘀的虫类药,能够开瘀血下行通道。

(9 )杨柏如经验

少时,一堂弟,约7岁,患全身水肿几达半年之久,皮肤胱白娇嫩,几欲出 水,不知其病起于何因.乡间无医药,惟赖单方验方冀其幸中。谁知药不对症, 愈治愈沉痛。一日,家中请得一草医。他貌有难色,视之良久,乃曰:“此病不治 必死,治则或可生还,只是关隘险甚。不敢施治耳J杨氏叔祖道:“病已至此, 亦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死无怨言。”那草医即取生大黄一大块,命煎汤顿服。服后 患儿下泻如注,水肿全消,经饮食调理而愈。

回顾此证,似为肾小球性肾炎。其本为肾热,标为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尿闭 而水肿,氮质血症亦日增.用大黄解下焦之肾热,是谓治本,且有消水及解氮质 血症之毒的作用,水消后再调理脾胃则脾肾之阳得复,故愈。自此杨氏为医,凡 遇尿毒症而体力能支者,恒用大黄解毒消肿,多能延长病家生命。

指月按:大黄能去苑陈革,陈至去则肠胃洁,播i痼尽则营卫昌,不补之中有 真补存焉。虽然看似大虚之症,但大虚往往有大堵。用大黄令堵者通,则五脏元 真通畅.人即安和。所以对于疑难重症来说,打开闭塞很重要,大黄急则治其标, 能够急开支流。不过后期调理,扶正就显得相当重要,以防邪去正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杰维特㟂的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w.dbe668.com/?id=175

分享给朋友:

“3.1大黄” 的相关文章

读《我是铁杆中医》摘记---头痛

读《我是铁杆中医》摘记---头痛

常见头痛症状用方感受风邪头痛昏沉,痛处游走不定,舌苔薄,脉浮缓祛风解表,宜用川芎茶调散感受湿邪以满头昏蒙困重为主,说不出具体的疼痛点,这种情况,即《内经》的所谓“伤于湿,首如裹”,患者身重酸胀,舌苔白腻,口淡乏味,脉濡,治须祛湿解表,宜用羌活胜湿汤内伤虚症气虚每遇到劳累过度时发作,患者头痛隐隐,少气...

2.6竹叶、淡竹叶

6、竹叶、淡竹叶[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竹叶与淡竹叶之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小指月正在对比竹叶跟淡竹叶,他问,爷爷啊,为什么这竹叶跟淡竹叶,都写着清热泻火,除烦利尿,它们功用的都一样,都是甘淡带点寒,好像不需要特别去...

2.10决明子

10、决明子[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添灯油与揭灯罩  有个读书人,为人豪爽,胸怀大志。  但却屡屡不能够以满腹知识来创出一番事业,他常年醉心于书本,埋首于案牍,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多年来却依旧贫困潦倒...

2.16秦皮

16、秦皮[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秦皮外洗治疗红眼病  最近又流行红眼病,治红眼病有很多招子,今天来了个小孩子,三岁多也患了红眼病。  白睛红赤,突然暴发有两天了,两只眼睛都有很多眼屎,都快粘在一起了,周围邻居也有好几个都得了红眼病。  这父...

2.36、青果

36、青果[功能主治] 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青龙白虎汤  有个农夫咽喉肿痛,又非常干渴,老先生说,用什么汤方,既能够把津水送上肺咽去生津止渴,又可以把肺咽的肿毒浊火降到大肠来排泄而去。  小指月说,能够生津止渴,一定是酸甘之品。  又能够治咽痛的,我看非青果莫...

2. 38木蝴蝶

38、木蝴蝶[功能主治] 利咽润肺、疏肝和胃、敛疮生肌。咽痛喉痹、声音嘶哑、咳嗽、肝胃气痛、疮疡久溃不敛、浸淫疮。肝胃气痛咽喉不利木蝴蝶  有位妇人,平时性急,经常胃痛。她一在厨房里炒菜,热气一熏过来,咽喉马上痒,就咳嗽起来,即使油烟不太大,也会咳嗽不止。  严重的时候,做晚饭后,连饭都吃不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