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菟丝子
菟丝子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安胎要药菟丝子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愚于千百味药中,得一最善治流产之药,乃菟丝子。
有一妇人,妊娠四个多月,一次劳累过度,加上睡眠不好,突然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腰腹酸痛,隐隐有下坠之感,短气乏力,心中有些惊悸。
老爷爷说,这是先兆流产之象,必须速与药物为续,不然胞胎难免分离。
小指月说,爷爷,可这该用什么药呢?本身怀娃子就要慎用药物,而现在有胎动之象,有流传之兆,稍微用药不好,这娃子就保不住,该则怎么办?
老爷爷说,有病治病,不能畏手畏脚,既然劳倦伤脾,气虚下陷,我们就凭脉用药,脉濡弱者以四君子汤固护之。
小指月说,可病人还有胎动不安之象啊。
老爷爷说,那就要加进含有菟丝子的寿胎丸,令胞胎牢固,因为菟丝子,乃治疗肾虚,胎元不固,胎动不安,滑胎之要药。
这样给妇人用四君子汤合寿胎丸,连吃三剂,阴道出血遂愈,腹中下坠感消失,因此胎儿保住,足月顺产一子。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罗元恺经验 补肾安胎的药物,以菟丝子为首选,故应作为主药而加以重用。《本草正义》说:“菟丝子多脂微辛,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者绝异。”《食鉴本草》谓其能“益体添精,悦颜色,黑须发”。它对于安胎和去面部黯斑,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补气健脾药中,党参是首选之品,《本草正义》谓其:“健脾而不燥,养血而不滋腻,能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故菟丝子、党参二味,应列为首选药物加以重用。
妊娠妇女如身体有所不适,应随证随人,按其虚实寒热以调治,而避免使用犯胎药。如早期妊娠而有少量阴道流血、腰酸腹痛、下坠感等先兆流产证候,则必须进行安胎,按固肾补气、止血养血为主的原则治理。临床常用的方药可选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寿胎丸(菟丝子、阿胶、续断、桑寄生)合四君子汤加减化裁。寿胎丸以菟丝子为主,《中国药学大辞典》谓其能“补肝肾、生精髓,用作强壮收敛药”。《圣惠方》谓其可治难产。菟丝子是固肾安胎的主药,补而不燥,是补益肝肾的理想药物,而且药价便宜,药源不缺。桑寄生是固肾养血、安胎止漏之品,兼有强腰壮骨之功。续断温补肝肾,暖子宫、止胎漏,强筋骨。阿胶有滋肾安胎、养血止血的作用。本方具有滋养肝肾、止血安胎的功效。
菟丝子治痹症
类风湿又称为不死的癌症,得病之人非常痛苦,一般药物很难彻底根治。
老爷爷说,治类风湿主要矛盾还不是在寻找特效药物,而是要把视野聚焦到辩证上去。
有个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退休都有七八年了,从退休以后,一直关节肿胀热痛,长年便秘,腰酸腿软,夜尿频多。
小指月摸他脉象沉细,沉为阳虚,细为精亏,阴血不足。
这老人家说,我服用温热壮阳的药来治风湿就会上火,所以不敢吃,服用泻火清热的祛风湿药,又会手脚凉冷,胃口不好,也不敢多喝。
小指月就琢磨,这该咋办,补阳则怕助热,滋阴则恐碍胃。
老爷爷说,从他这类风湿脉证看来,已经损及筋骨,肝肾能主筋骨,所以要在肝肾层面上调理。运用扶正,才是治疗的主题曲。
他治病不是简单的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通,而是疾病日久,肝肾亏虚,造血不足,经络失养,不通则肿痛,所以治病必求于本,直接治他肝肾。
小指月说,怎么治他肝肾呢?
老爷爷说,你看他肾虚尿频,肝虚目暗不明,而且精亏有习惯性便秘,可以用一味菟丝子,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补而不峻,乃肾虚尿频肝虚目不明精亏肠不通之要药。
小指月点点头说,确实菟丝子配合车前子、地黄叫驻景丸,可以明目,菟丝子配合金樱子、芡实,可治老人虚弱小便多。可菟丝子怎么能治便秘呢?
老爷爷说,菟丝子对于肝肾不足的老年习惯性便秘,效果比较好,不过要重用,一般用量超过二十克,就会使大便通畅,而无腹痛。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诸子皆降,菟丝子重用能走下焦,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故重用菟丝子可通便。
结果老爷爷只给他用30克菟丝子,每天煎水服,连服十天,病人大便畅通,尿频减轻,视物更明。最主要是大便畅通后,关节肿胀痹痛大为减轻,而病人觉得煎汤药,比较麻烦,问能不能把菟丝子制成膏药来服用。
老爷爷说,当然可以。
于是教他熬菟丝子膏,连服三个月,关节痹痛消失,肿胀基本治愈。
小指月说,爷爷这菟丝子都说它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为什么治风湿效果还这么好?
老爷爷说,你好好观察一下菟丝子的生长环境,古人说,百年古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这菟丝缠绕在树上,随心所欲,无处不到,虽然这种子善于滋补,但它在补肝肾之余,又具有宣通百脉条达气机,温运阳和之意。所以风湿痹症,因为肝肾亏虚而导致痹阻加重的,重用菟丝子,补虚通痹,乃是一个重要经验。
小指月恍然大悟,马上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兰友明等经验 受程良玉老中医启示,用菟丝子为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李某,男,43岁。患类风湿关节炎6年,经用芬必得、雷公藤、消炎痛及中药治疗均收效不显。刻诊:双手指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疼痛,握物困难,晨起时痛甚。有时双膝、踝关节胀痛。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脉弦滑。中医辨证为热痹,治拟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止痛。方用白虎桂枝汤加地龙、胆南星、忍冬藤、威灵仙、全蝎,连服30剂无效。后于方内加菟丝子30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8剂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手指屈伸较前灵活。效不更方,将原方中菟丝子改为50g。连服30剂,肿消痛止,病告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笔者对重症患者,在辨证处方中加入菟丝子,每获良效,对于轻症患者,单味菟丝子水煎服,即能获效。每日用量为30~50g,30天为1个疗程。笔者临床观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均收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类风湿因子转阴亦有明显促进作用。
菟丝子拾珍
1、《本草新编》记载,菟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以一味专用。凡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菟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中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
指月按:菟丝子亦补肾固精缩尿之要药,常跟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同用,治疗阳痿遗精,叫五子衍宗丸。若专用量大效宏,故治梦遗哮喘。
2、《事林广纪》记载,消渴不止,菟丝子煎汁,任意饮之,以愈为度。
指月按:一般药物补肾,补之而已,而菟丝子补中带升,所以病人精下滑尿下坠,能够补升之。所以小便淋漓,有单用菟丝子煮汁饮的单方。其治消渴,则是化肾中之阴以升其液,而不是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