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益智仁
益智仁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治疗磨牙的主药
有个小孩子睡觉时经常要磨牙,平时小便也比较多。
老爷爷说,指月啊,磨牙也要分虚实。
小指月说,虚者肾气亏虚也,实者是什么道理呢?
老爷爷说,实者是痰热上攻于齿,这长期磨牙会使舌头口腔受到损害,所以不要以为小问题就忽视它,但见这小孩子脉迟缓,明显是生长发育不够好,遂用六味地黄丸加益智仁。
老爷爷说,益智仁是治疗磨牙的主药。
结果孩子吃了十剂汤药,晚上就很少磨牙了。
小儿流涎
又有一小孩子,平时胃口不佳,时常口中流涎水,有时白天也控制不住,说着话涎水就流出来。
小指月看这娃子舌淡白,脉迟缓,便知道是身体阳火不足,气化不了水湿,所以变成涎水流下来。
老爷爷说,那是何脏阳火不足呢?
小指月说,脾开窍于口,是脾阳不足。
老爷爷说,那该用什么药?
小指月说,用理中汤理脾阳,助运化,这样水津上蒸,则涎水自化。
老爷爷说,理中汤再加益智仁,对于小儿流涎水,脾胃阳虚的就更有针对性,因为益智仁能够温脾开胃,收摄涎水。
这样小孩子吃了几剂理中汤加益智仁后,胃口大开,涎水也很少流下来了。
老爷爷说,益智仁这味药很妙,它上能够摄涎水,使不妄溢,下能够缩小便,使不妄流。能够令水液统于脾肾,运化周身。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龚士澄经验 益智仁善摄涎唾 脾胃虚寒,可致“廉泉”不摄而见口涎自流,卧常浸湿枕被。益智仁温脾燥湿而收敛,每用6~10g,辅以苍术、白术各8g,健脾胜湿,茯苓、半夏各10g,渗湿降逆,陈皮、香橼各7g,行气除水,炮干姜5g,温中振阳。煎服3~5剂,可止涎唾。
补肾缩膀胱治尿频
《汤液本草》: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益智仁碎之,入盐同煎服,有神效。
一老人夜尿频多,严重时白天也要上小便十余二十次,大量的小便,精气外走,令得他腰酸腿软,短气乏力。他吃过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效果都不理想。
小指月说,爷爷,这脉象沉迟,是为肾虚,何以用补肾之品而不见效。
老爷爷说,补肾只是一方面,虽然能治本,但时间长,还需要固膀胱缩小便,这是治标来得快。所以用六味地黄丸加缩泉丸,一补肾一缩小便,再用二十四枚益智仁入盐煎汤来冲服这药丸。
这老人在吃药后,马上觉得神清气爽,小便次数减少。小指月笑笑说,肾虚小便失禁,六味地黄丸加缩泉丸。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朱氏集验方》记载,缩泉丸治膀胱气不足,小便次数多,盐炒益智仁、乌药等分为末,山药糊为丸,以盐汤服下。
益智仁拾珍
1、《夷坚志》记载,有一个进士,思虑过度,突然吐血不止,狂躁直视,到深夜时,都想要破门而出。用了很多种安神镇静之药都没有效果,后来便用益智一两,朱砂二钱,橘皮五钱,麝香一钱,共同研为细粉,每服用一钱,空心用灯芯草汤服下,遂愈。
指月按:《直指方》中记载,心为脾之母,火能生土,益智仁能使心药入脾胃土中,万物生于土复归于土,所以古人治疗厌食,用的进食药里头,都配有益智仁,而思虑过度狂躁止不住,用普通开窍重镇安神之品,加进益智仁也能引众药归土而得治愈。
2、《单方选》记载,泄而腹胀,诸药不效,用益智仁二两煎服。《危氏得效方》亦曰,腹胀腹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益智仁二两浓煎饮之。
指月按:腹泻者,脾肾不固也。益智仁既能温脾以摄津液,又可温肾以固水液。所以顽固泻痢,诸药难效者,必累积脾肾,最后亏虚气脱,故用益智仁,温能运化水液,涩可收敛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