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摘 > 正文内容

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临床应用

ms3年前 (2022-09-29)中医文摘72

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临床应用

地黄丸出自钱仲阳之《小儿药证直决.卷下》,由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它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故称为六味地黄丸。此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疗效确切,成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历代医家经过反复实践,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创制了许多新的方剂,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使地黄丸家族成员具有了养肝明目、养肝润肺、涩精止遗等功效。本文着重对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八种地黄丸组成、功能主治的异同

这八种地黄丸中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其余9种通过加入不同功效的中药使其功能主治有所不同,

六味地黄丸

熟地、山茱萸(制)、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滋阴补肾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知柏地黄丸

熟地、山茱萸(制)、山药、知母、黄柏、茯苓、泽泻、丹皮

---滋阴降火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麦味地黄丸

熟地、山茱萸(制)、山药、麦冬、丹皮、茯苓、泽泻、五味子(制)

---滋肾养肺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 软、消渴

归芍地黄丸

熟地、当归、白芍(酒)、山茱萸(制)、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膝痛、足跟疼痛

杞菊地黄丸

熟地、山茱萸(制)、山药、枸杞子、菊花、茯苓、泽泻、丹皮

---滋肾养肝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明目地黄丸

熟地、山茱萸(制)、枸杞子、山药、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丹皮、茯苓、泽泻、菊花

---滋肾、养肝、明目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桂附地黄丸

肉桂、附子(制)、熟地、山茱萸(制)、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温补肾阳肾阳不足、腰膝冷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济生肾气丸

肉桂、附子(制)、牛膝、熟地、山茱萸(制)、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丹皮

---温肾化气、利水消肿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

参芪地黄汤

人参6g,黄芪、熟地、山药各15g,茯苓、丹皮、山茱萸各9g。

---益气养阴,滋肾健脾脾肾不足,气阴两虚。

地黄饮子

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2 八种地黄丸的临床应用

2.1 六味地黄丸

本方源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决·卷下》,原治疗小儿发育不良,表现为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五迟”证。此方组成严谨,六药合用,配伍得当,三补三泻,寓泻于补,以补为主,擅补肾阴而泻湿浊虚火,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肾阴亏损,或肝肾不足,或兼阴虚火旺之证。因其在滋补强身方面的显著疗效而成为补阴的著名方剂,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2.1.1 肾阴亏损证。因久病伤肾、先天不足、年老肾亏、服用药物等原因造成的肾阴亏损,症状主要为腰膝 软,眩晕,耳窍失养而见耳鸣,水不制火而见潮热、盗汗等,应用六味地黄丸取得较好的疗效。张天斗等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腰酸乏力、面色萎黄、夜尿增多等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有良好的效果。杨波等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取得良好效果,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能改善肛门直肠运动功能。精神病患者在使用精神类药物后常出现遗尿,中医认为遗尿主要由肾气不足,下元不能固摄,而致膀胱制约无权所致,龚丽博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精神类药物所致遗尿50例取得满意疗效。另外,六味地黄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少,肾气不足,阴阳不调导致的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心悸失眠、易怒、焦虑等证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1.2 消渴。因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等导致的阴虚燥热、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形体消瘦等证,以及2型糖尿病见上述症候者,应用六味地黄丸可取得满意效果。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终致肺燥、胃热、肾虚,因此应用六味地黄丸治本,西药降糖药治标,标本兼治,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另外,在口服降糖药的同时加服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并发肾病也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2.1.3 遗精。因房室劳伤,或先天不足,肾精不藏导致的遗精、头晕、耳鸣、腰膝 软等,以及性功能障碍有上述症状的,均可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2.1.4 其他应用。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六味地黄丸在临床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如六味地黄丸在皮肤科适用于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导致相火过旺,血虚不能荣养肌肤而致的痤疮、斑秃、黄褐斑等。另外,还有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和女性复发性口疮取得满意疗效的报道。

2.2 知柏地黄丸

此方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而成。知母清虚热,滋肾阴;黄柏泻虚火,坚真阴。二者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因此本方能够滋阴降火,使补中有泻,补而不腻。

2.2.1 阴虚火旺证。因先天阴液亏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过用温燥药物而致虚火内扰,症见消瘦、发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小便短赤等,可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有报道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亢进症,表现为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证,应用知柏地黄丸可得到改善,从而减少激素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对于因肾的阴阳不平衡,出现肾阴虚而相火旺导致的女孩性早熟,乳房早发育,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也可取得满意疗效。

2.2.2 慢喉痹。慢喉痹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或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慢性疾病,与西医的慢性咽炎相当。慢喉痹多因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而成为咽喉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多因素体阴虚或热伤津液,虚火上炎而致的咽干热痛,咽痒干咳,有异物感,五心烦热,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2.2.3 耳鸣、遗精。因房事不节,肾阴亏耗,或年老肾中精气不足而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 软、遗精,如神经性耳聋,性功能障碍有上述症状的,可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

2.3 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和麦冬而成,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补肾阴,使亏虚的肾阴得以恢复,配以五味子益气生津,敛肺,止汗;麦冬养阴润肺生津,解热除烦。此方增强了养阴生津、敛肺纳肾涩精之效,可补阴而祛邪。

2.3.1 肺痨。阴虚内热致肺络受损,症见干咳、午后潮热、骨蒸盗汗、乏力,如一些肺结核,咳嗽属阴虚型的,阴虚咳嗽一般为外感后未进行系统治疗,导致余热不尽,灼伤肺肾之阴,使金水不能相生造成的。麦味地黄丸可滋肾养肺,养阴生津,有报道用麦味地黄汤治疗阴虚咳嗽100例,取得满意疗效。

2.3.2 消渴。肺肾阴亏,阴虚燥热所致的口渴多饮、多食、小便烦数、消瘦,糖尿病属上述类型的,可应用麦味地黄丸治疗。

2.4 归芍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归和酒白芍两药而成,既可滋阴补肾,同时当归补血养血,活血调经,主要治疗肝血不足;白芍敛阴养血,平抑肝阳。加入这2味养血柔肝、填精养血的药物,诸药配伍可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对于肝肾不足,阴亏血虚所致的血虚头晕、崩漏等有较好疗效。

2.4.1 眩晕、耳鸣、耳聋。由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引起,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乏力、咽干、午后潮热等,腰府失养可致腰痛,多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神经衰弱、神经性耳聋。

2.4.2 月经失调。肝肾两亏,阴虚血热导致月经失调,先期,量少或多,颧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以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排卵期子宫出血常见。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主,血为阴,补阴结合补血,有利于提高补阴效果。徐晓应用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排卵期子宫出血,以补肾阴为主,佐以补血稍助其阳,使经期间阴阳顺利转化,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2.5 杞菊地黄丸

本方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菊花而成。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在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生,因此肝与肾关系密切,治疗眼部疾病,往往从肝肾入手。枸杞子滋阴补肾,养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两药加强了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的作用,因此本方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兼有养阴平肝,滋水明目的作用,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本方为视疲劳类非处方药物,偏于养肝明目,用于目涩症(干眼症)、耳聋、老年性白内障初期的辅助治疗。

2.5.1 眩晕。因肝肾不足,阴血亏虚所致,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 腰痛,口燥咽干,周身乏力,如原发性高血压。

2.5.2 圆翳内障、青盲、目涩症。因肝肾不足,阴血亏虚导致,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昏花,不能久视,晶珠轻度混浊,如老年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等;双目干涩,羞明畏光,如干眼症。《证治准绳》认为“视瞻昏渺及肝肾不足之病,由于阴虚血少,精液耗尽”,即由肝肾亏虚,精血耗损,精液不能上萦于目,目失涵养所致,因此应用具有滋养肝肾、平肝明目之效的杞菊地黄丸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有报道应用杞菊地黄丸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老年早期黄斑变性和肝肾阴虚型的干眼症均取得较好疗效。

2.5.3 耳聋。因肝肾不足导致、耳鸣、耳聋、伴有腰痛、口干咽燥、潮热、盗汗。

2.5.4 其他应用。孔德荣等应用杞菊地黄丸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60例,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比较满意,且不良反应少。中医有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之说。因此,ADHD本为肾阴虚,标为阴虚阳亢,神无所守,表现为多动多语、冲动任性、烦燥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治疗应为标本兼顾,以滋养肝肾,平肝潜阳为主。

2.6 明目地黄丸本方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子、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菊花6味中药而成,枸杞子、当归、白芍补精养血;石决明平肝祛翳,明目除昏;菊花清热散风,除头痛目赤。明目地黄丸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针对眼病的蒺藜,石决明,是眼病的专用方药,可通过滋肾养肝,益精升阴而明目。本方为迎风流泪类非处方药,用于溢泪症(迎风流泪)和慢性视神经视网膜疾病的辅助治疗。

2.6.1 视瞻昏渺。因劳神竭视,元气弱或精血亏损所致。患者自觉视力渐降,视物不清,常见于一些慢性视神经视网膜疾病,如慢性球后视神经炎,轻度视神经萎缩,视网膜黄斑部退行性病变等。肝开窍于目,目得血则能视物,瞳孔肾所属,肾藏精,因而肝肾亏虚,精亏血少,脉道不通则致视力下降,治疗应以滋养肝肾,益精明目为本。李种泰应用明目地黄丸配针灸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可有效改善视力及视野,疗效满意。也有报道应用明目地黄丸联合弱视综合治疗仪,对部分既往治疗无效的大龄弱视儿童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2.6.2 干涩昏花。因劳瞻竭视,或过多思虑,致目干涩不爽,视物昏花,黑睛枯干光损,伴口鼻干燥,常见于角膜干燥症患者。由于电脑的普及,人们视频工作时间过长,环境污染,配戴隐形眼镜,角膜手术等造成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肝肾阴亏,精血不能上荣于目,则两目干涩,运转不灵,神疲目衰,眼磨不适,因此明目地黄丸对干眼症的症状改善有一定作用,尤其在缓解视疲劳,减轻眼部干涩感、眼胀感等方面疗效显著。

2.6.3 溢泪症。年老体衰,精血不足,筋肉弛缓,眼液失约,导致迎风流泪,甚至时时泪下,如泪囊吸引功能不良,可应用明目地黄丸治疗。

2.7 桂附地黄丸

本方是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补肝肾之阴,增加了肉桂、附子温补肾阳,达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目的。两药相须,互增药力既补肾阴,又补肾阳。本方适用于肾阳虚弱所致的腰膝四肢冷痛、小便清长、痰饮喘咳或女子宫冷等。

2.7.1 腰痛。由肾阳亏虚,腰府失养所致,主要表现为腰膝痠软、畏寒、四肢凉、乏力、夜尿频多。临床多见于腰肌劳损。也有报道用桂附地黄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症主要是腰椎间盘及周围韧带发生变化,失去外周力量保护而引起的内部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腰腿症状。中医认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椎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其根本在于肾阳虚弱,因此应用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益脊强椎,壮腰固盘,可取得满意疗效。

2.7.2 水肿。由于肾阳衰弱,不能温化水湿,导致浮肿,腰以下尤甚,以及心悸、气促、畏寒、乏力、小便不利等。

2.7.3 喘症。肾阳不足,摄纳无权,表现为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加重,咳嗽时轻时重,肢冷,临床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

2.7.4 消渴。由于肾阳不足,不能化气摄水,导致阴阳两虚,表现为小便频、腰膝软、肢冷、畏寒怕冷、乏力等。

2.8 济生肾气丸

本方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牛膝、车前子组成。牛膝补肝肾,利尿通淋;车前子利水渗湿,清利下焦湿热。因此,本方在温补肾阳的基础上,增强了利水除湿的功效,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

2.8.1 水肿。由于肾阳衰弱,气化不利,表现为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以及心悸、气促、畏寒肢冷、乏力、小便不利等,临床常见于慢性肾炎。有报道应用济生肾气丸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尤其对于肾阳虚日久,导致阴阳两虚,阴虚内盛,肾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受阻而导致的糖尿病肾病,可减轻蛋白尿,降低血脂,保护肾功能。另外,应用济生肾气丸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2.8.2 腰痛。由肾阳亏虚,腰府失养导致。表现为腰膝 软、畏寒肢冷、乏力、夜尿频多,常见于腰肌劳损。

2.8.3 喘症。肾阳不足,摄纳无权导致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动则加重,气不得续,常因咳而尿出,或尿后余沥,肢冷,如慢性气管炎见上述证侯者。

3 结语

六味地黄丸作为补肾类方剂的代表,由于历史悠久,组方合理,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历代医家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拓展了六味地黄丸的临床适用范围,并随证化裁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中药现代化及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需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基础科研及临床实践中,应将继承传统中医药学术精华与发展创新相结合,迎合市场需求,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剂型、新产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杰维特㟂的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w.dbe668.com/?id=75

标签: 六味地黄丸
分享给朋友:

“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临床应用” 的相关文章

读《我是铁杆中医》摘记---头痛

读《我是铁杆中医》摘记---头痛

常见头痛症状用方感受风邪头痛昏沉,痛处游走不定,舌苔薄,脉浮缓祛风解表,宜用川芎茶调散感受湿邪以满头昏蒙困重为主,说不出具体的疼痛点,这种情况,即《内经》的所谓“伤于湿,首如裹”,患者身重酸胀,舌苔白腻,口淡乏味,脉濡,治须祛湿解表,宜用羌活胜湿汤内伤虚症气虚每遇到劳累过度时发作,患者头痛隐隐,少气...

中医方剂必背

中医方剂必背

必背方剂.mp3肝镇肝熄风汤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怀牛膝、生赭石(轧细)各30g,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龟板(捣碎)、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捣碎)、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4.5g。一贯煎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

2.10决明子

10、决明子[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添灯油与揭灯罩  有个读书人,为人豪爽,胸怀大志。  但却屡屡不能够以满腹知识来创出一番事业,他常年醉心于书本,埋首于案牍,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多年来却依旧贫困潦倒...

2.11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11、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谷精草【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明目退翳。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风热目翳谷精草  最近木贼草用完了,碰上有些眼睛长有翳膜的患者。  爷爷说,指月啊,你看要找哪一味药来代替木贼草疏散风热,退翳明目呢?  小指月说,就谷精草,谷精草跟木贼草都能疏散风热,退翳明目,常常可以...

2.13黄连

13、黄连图片[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

2.16秦皮

16、秦皮[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秦皮外洗治疗红眼病  最近又流行红眼病,治红眼病有很多招子,今天来了个小孩子,三岁多也患了红眼病。  白睛红赤,突然暴发有两天了,两只眼睛都有很多眼屎,都快粘在一起了,周围邻居也有好几个都得了红眼病。  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