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杜仲
杜仲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杜仲壮腰膝
有一个年轻人,走起路来像踩棉花一样,有时一不留神,居然软倒在地,他以前可从来没有得这怪病,非常奇怪,便去找医生。
医生说,这可能是缺钙。用了补钙的药,可脚软如故。
然后又另外找医生,医生认为是湿气为患,因为《黄帝内经》上说,湿热为病,大筋软短,小筋弛长。于是给他用清热除湿的二妙散。谁知脚软更厉害,年轻人便找来竹篱茅舍。
小指月一摸,这双手尺脉沉迟无力,明显是肾虚。
老爷爷说,肾虚该怎么办?
小指月说,肾主腰脚,肾虚直接补肾活血,那腰脚自立。
老爷爷点点头又说,为什么年轻人会肾虚呢,谁都能够开出补肾壮腰的药,比如杜仲、巴戟天,但为什么治不好他的病呢?
小指月摇摇头。老爷爷说,年轻人,你是不是刚娶媳妇不久啊?
这年轻人点点头。
老爷爷说,二十出头,太年少结婚,身体骨未壮,筋未强,肌肉未丰满,所以结婚后,夫妻要少同房,这样精华不会亏耗太厉害,肌肉才会满壮,筋骨才会坚强,如果同房伤精,纵欲太频繁,将来你脚都站不起来,而且中老年后容易中风偏瘫。
这年轻人终于明白问题出现在哪了,回去后就不再纵欲,然后老爷爷教他用杜仲一两,水酒各半煎服,因为杜仲能壮腰,腰好则腿好。腰肾主的是腿脚,结果吃了五天,脚就不软了,走路有劲,不再复发。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草从新》记载,一少年新娶媳妇,得脚软病,并且脚痛得厉害,因为当做脚气病,用除湿之品,治疗效果不理想,原来这是肾虚,遂用杜仲一两,水酒各半煎服,六日痊愈。杜仲能壮腰膝,以酒行之,补肾通脉更容易,必须节房劳,惜精神,方不复发。
杜仲猪腰治坐骨神经痛
有一个老人腰痛连到腿都痛,医院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压迫神经,说是坐骨神经痛,要动手术。
这老人家就想,有没有可以不动手术的方式,于是来找中医。
老先生说,骨头的病变是源于肾,为什么中老年人大都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病痛?
小指月说,人过四十,阴气自半,肾气虚也。肾虚则骨肉塌陷,压迫不通,因而疼痛。
老爷爷说,从他尺脉迟弱看来,我们叫他搞个食疗方就可以了,于是叫他用杜仲一两,煎水后用这杜仲水来炒猪腰,每天吃一次,连续吃七天,奇怪一吃完药,腰痛连腿都减轻了,再吃一个疗程,居然不再痛了。
这病人高兴地说,我这病将来还会不会复发啊?
老爷爷说,如果以后还会复发,用这种简验便廉的小食疗方一样有效,不过年老了要少操劳,久虚劳损,操劳过度,必损及腰骨。如果懂得保养,将来就很少会复发。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谦斋医学讲稿 一般肾虚腰痛,痛不剧烈,劳累即作,无其他明显症状,我常用猪腰和杜仲煮食,效果良好。法用猪腰一对,洗净勿切碎,炒杜仲30g,加黄酒和盐少许,水两碗,文火焖酥,分2次将猪腰和汤服食。此系食疗方法之一,可以连服四五对多至十余对。
杜仲固胎治习惯性流产
《圣济总录》记载,杜仲丸治妇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计多少,去粗皮细锉,瓦上焙干,捣罗为末,煮枣肉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糯米汤下。
有一个妇人,因为一次人工流产后,以后想怀娃子居然怀不上,每次怀娃子到三四个月就自动流掉,一直好几年都是这样,真是后悔刚开始不想要娃子,现在想要了又要不到。
老爷爷说,堕胎是非常不明智之举,对身体的伤害很大。
这妇人说,大夫,有没有办法可以让我再次怀娃子而不流产掉呢?
老爷爷说,这样吧,你再怀孩子之前三个月,就服用杜仲丸。
然后老爷爷便用杜仲配合续断、山药糊成丸,给他连续服用三个月,这样再怀上娃子时,居然没有再流产,而且足月顺产。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杜仲能够让胞胎牢固呢?
老爷爷说,杜仲又叫丝连皮,你看把杜仲皮掰断扯开,它里头有坚韧的丝连在一起,如母系子,如筋系骨,加上本来外皮就有收敛固涩作用,而杜仲尤善于入腰肾,所以它收敛肾气之效特别明显。而中医认为肾主封藏,你封藏功能好,胎儿就能够包含兜住,因为人工流产后,堕胎堕伤了肾气,胎儿就系不住,这时通过补肾又能够助封藏,令肾能够系住胞胎,就不容易流掉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简便单方》记载,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去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为末),以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杜仲拾珍
1、《陕西中医杂志》记载,用杜仲皮片,每片含杜仲5克左右,治疗高血压病,每次两片,每日3此,有明显的长期降压效果。
指月按:杜仲非平肝降压药,何以能降血压,中医认为,肾主纳气,主封藏,若腰肾封藏吸纳能力强,血压必定不会那么容易飙升。所以对于老年肾虚腰痛,血压偏高的,便可以用杜仲。
2、《名医别录》记载,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用杜仲。
指月按:肾主腰脚,脚酸痛,乃肾虚之故,肾虚根基不牢,便行步不利,所以肾好腿才好,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则腿自立。《直指方》记载,杜仲乃腰痛要药,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故杜仲主下焦气分,而牛膝主下焦血分。
3、《本草汇言》记载,治小便余沥,阴下湿痒:川杜仲四两,小茴香二两(俱盐、酒浸炒),车前子一两五钱,山茱萸肉三两(俱炒)。共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
指月按:《神农本草经》提到杜仲除了治腰脊痛外,还能除阴下湿痒,小便余沥,因为肾主水,下焦水液变化必须求治于肾,杜仲配山萸肉,能补助肾气,小茴香能令气行湿化,而车前子却可以让浊水出下窍,所以它们可以之小便淋漓不尽,阴下痒湿为患。
4、《绹隐居得效方》记载,风冷伤肾,腰背虚痛,杜仲一斤,切后炒,用酒泡十日服之。
指月按: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肾必须亏虚在前,风冷才能乘虚而入,所以用祛风湿之羌活独活乃治标之举,若用补腰肾,壮筋骨之杜仲、巴戟天,你乃为治本之方。所以用杜仲酒可以壮腰肾,通血脉。这样腰肾气足,风冷自然呆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