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川楝子
川楝子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生气引起的胃痛
为什么生气的人老容易胃痛?
小指月经常在想这个问题,因为常有妇人胃痛过来,爷爷问她最近是不是又发脾气了?她们大都点点头。
老爷爷说,这叫木克土太过。像这种胃病,你服用多少味药都不管用,必须要戒嗔怒,只有戒嗔怒,才是治疗这种情志胃痛的唯一出路。
这个妇人跟同事吵架后,胃痛好几天都好不过来,老爷爷没有叫指月摸她有关脾胃脉,反而叫指月重视摸她左关肝胆脉,这肝胆脉明显郁结亢盛弦硬。
老爷爷说,你还有胆囊炎,不是胃炎那么简单。
这病人点点头说,去年发作过一次,在医院打吊瓶退了,医生说我这是慢性胆囊炎。
老爷爷说,胆囊炎的人要少吃鸡蛋,少发脾气。
随后老先生便说,指月,用金铃子散。
小指月说,金铃子就是川楝子,它就像金色的铃铛一样,它既能行气止痛,又可以清热泄火,由于它是种子类药,善于堕降,所以能够疏理肝气往下行。这样肝气不横逆犯脾胃,那脾胃疼痛自然会痊愈。
就两味药,元胡、川楝子,打成粉,病人只吃了两次,用酒送服,胃痛就好了。
老爷爷说,这金铃子散不要小看只是两味药,如果是肝郁气滞化火导致胃脘作痛的,说白了就是吵架闹脾气,导致胃口当心痛,用上去很快就能行气止痛,因为木能够疏土,解除木郁,理顺肝气,就等于解除胃脘气郁而痛。
所以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到,川楝子能引肝胆之热下行自小便出,故治肝气横逆,胆火炽盛,导致胁下热痛,同时亦治胃脘气郁作痛,以其木能疏土故也。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活法机要》曰,金铃子散治热厥心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或身热足寒,因情绪引动加重,用金铃子、延胡索各一两打粉,每次服用一两钱,用酒调下,温水亦行。
头癣与苔藓
有个销售员,经常犯头癣,瘙痒难耐,红肿脱屑,各种癣药水都用个遍,好了又复发,复发了又治好,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就像拉锯一样。
如果那不是自己的皮肤,他恨不得用刀把它刮掉,这回他找到竹篱茅舍了。
俗话说,名医不治皮,治皮丢脸皮,这是说皮肤病不容易治好,容易反复,所以病人头疼,医生看了也头疼。
那么这个难啃的皮肤顽疾,该如何下手呢?
老爷爷说,治疗头癣有个特效单方,用川楝子烤黄研成粉,加些猪油或凡士林调成糊状,先用明矾水将癣处洗干净,然后再擦上这药,一天可以擦一两次,连续擦七天,近期的疗效很好。
这销售员一听这单方有效便高兴,可老爷子却说近期疗效尚好,便困惑担忧,言下之意是这顽癣只能暂时控制不能根治咯。
老爷爷说,根治在你而不全在我。
销售员说,好像之前没有医生这么说过,我怎么根治我的病呢?
老爷爷说,你平时是不是经常下馆子应酬?
这销售员点点头。
老爷爷又说,那你应酬时,是不是经常吃海鲜,喝啤酒。
这销售员又点点头。
老爷爷说,你知道为什么癣疾顽固难愈吗?
他摇摇头。
老先生说,你看我台阶下面那些苔藓,每次把它们刮掉,下雨后地面潮湿,它又长起来。你用最厉害的毒药,都不能把它们灭除。
这人体的癣疾,就同低湿之处的苔藓一样,你要明白为什么会长苔藓,而不是一味地想把这苔藓刮掉。
这时小指月说道,无湿不生藓。
老爷爷说,那湿从哪里来的呢?
小指月说,脾主湿,脾虚则湿盛。
老爷爷说,为什么脾虚?
小指月说,饱食伤脾,或劳倦伤脾,都会导致湿邪泛溢。
老爷爷说,所以湿热之品也少吃,凉利之品要避免,而且暴饮暴食切不可为之,只有把你脾胃养好,水湿代谢顺畅,能够往下流,那癣毒就不会往外发。
这销售员也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
老先生说,后来我把庭院前的沟渠水道挖通,把周围大树造成的阴影砍掉,这竹篱茅舍就干爽不潮湿了,那些容易滑倒人的苔藓也就长得少了。
这销售员点点通说,老先生真是拨开我心头迷雾,引导我走出疾病的迷津,我现在知道为什么很多慢性病屡治难愈,因为这里头不完全是医生在作战,我们病人也应该为自己不良生活习惯负责,而且应该为之做出最大改变。
随后这销售员即使下馆子后,也不会暴饮暴食,也少吃荤多吃素,这样配合上能够杀虫疗癣的川楝子去清热燥湿,很快头癣就不再发作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杀虫疗癣川楝子治其标,真正改变饮食习惯,改善体质环境才能治其本。
在下焦建一个升降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讲,川楝子以小茴香为之使。小指月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
老爷爷说,你看这两味药有什么特点?
小指月说,两味药都是种子类药,诸子皆降,都善入下焦。
老爷爷又说,那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指月说,它们同样能理下焦之气,但川楝子苦寒,能降泄湿热,小茴香辛热,可以温散寒气。
老爷爷点点头说,这两味药就能够在下焦建一个升降场。
小指月说,建一个升降场,这是什么意思?
老爷爷说,这两味药,经常同时出现,配对使用,一升一降,令气机循环正常,非常不简单,如果说在上焦胸肺建一个升降场,用枳壳、桔梗,在中焦脾胃建一个升降场,用干姜、黄连,那么在下焦肚腹周围建一个升降场,那就是小茴香、川楝子这组对药了。
小指月点点头说,我明白了爷爷。
大凡治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所以爷爷喜欢在治疗不同部位的疾病里头辩证方药加进这些升降气机之品,令气机回旋,疾病自散。
这时有个小娃子,才八岁,右边阴囊偏大,睡的时候就还好,白天运动跑跑跳跳时便坠下来变大。
西医诊断为腹股沟斜疝,需要动手术,而这娃子一旦哭闹后,这斜疝就变大,家里人觉得给这么小的娃子动手术有点不忍,于是寻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这小孩子中气不足,下焦一派湿热干扰,中气不足,所以脏器就容易往下垂掉,湿热包裹,气机转不开来,就容易结成一些囊肿疝气,或者水包。
小指月说,爷爷,那该怎么办?
老爷爷说,需要升提中气以治其本,调理气机,去除湿热以治其标,于是叫这娃子服用补中益气丸,并且用川楝子、小茴香两味药煎水送服。
或者用川楝子配合吴茱萸亦可,都是寒温并用,以解下焦寒热错杂之邪。
这样连续吃了一个多月,腹股沟斜疝大为减轻,不再那么容易出来了。
老爷爷说,以后要少吹空调,少吃烧烤零食,这样身体不会有那么多寒包湿热,加上慢慢发育,身体肌肉固密,便可以免除手术之苦。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本草逢原》曰,夫疝瘕皆由寒束热邪,每多掣引作痛,必须川楝子之苦寒,兼小茴香之辛热,方能解错综复杂之邪。
《全幼心鉴》曰,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两钱半打粉,酒糊为丸,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