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摘 > 正文内容

3.13、独活

ms2年前 (2023-03-05)中医文摘51

13、独活

【功用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


风药悍将——独活与羌活


《名医别录》曰,独活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


小指月问,羌活、独活有什么不同呢?


老爷爷说,古代羌独活不分,都是祛风胜湿之药。


小指月说,《神农本草经》说它们主风寒所击及金疮止痛。


爷爷说,所以内外上下百节风湿痹痛,皆可用之。古人称它们可以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它们堪称风药中的悍将。


小指月说,那什么时候开始分开来呢?


老爷爷说,宋朝以后,羌活芳香之气更为清扬,所以通行上半身,占尽优势,而独活之味更为浓厚,所以专走腰膝足胫,凡自腰少腹以下,下盘风寒湿痹,酸楚疼痛,通用独活。


小指月说,气薄者走上,羌活也,味厚者,走下,独活也。所以羌活治上,独活治下。


老先生说,独活入足少阴,善治浮风,羌活入足太阳,善治游风,一般羌活发汗解表之力更雄,而独活镇痛止痹之功更强。但它们很多时候可以通用连用,把风邪由里往外拔,所以他们就是比较出色的风药。


有个种松树的老人,每天节气变化,关节都会痹痛不已,所以天气难过,他身体就难过,他说我这老骨头,都快成天气预报了。


小指月不解地问,怎么人会变成天气预报了?


这种松老人哈哈一笑说,每年刮风下雨来临前,我的各个关节都要依次疼痛,每当我关节疼痛时,我就知道风雨要来了。


小指月说,居然还有这种事。


老先生说,指月,你年纪还小,不能够体会老年人体虚,百脉空虚,风寒湿之邪最容易乘虚而入,令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小指月说,这在《黄帝内经》上叫做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


老先生便又问,你这遍身风湿痹痛,是皮肤表面痛,还是骨子里头腰脚以下痛。


这种松老人说,有时痛左边,有时痛右边。


小指月说,这是风,风者善行而数变。


种松老人又说,我还有腰椎间盘突出,整个腰脚有时痛到骨头都难受。


小指月说,这是少阴浮风,痛入骨髓。


老先生说,既有太阳肌表游风,又有少阴浮风,用什么药呢?


小指月说,上下都有风寒湿痹,表里都为风湿所击,那就羌活、独活一起连用。


老先生说,没错,还要加一味药引子,善于治关节痹痛的。


这种松老人说,什么药引子?


老先生说,就你那松林子里最多了。


种松老人不解地说,我种的松树林里就有治我风湿的药,真不知道啊?


老先生笑笑说,毒蛇出没之处,方圆数十米处必有解药。


普通的病痛在你周围,同样可以找到对应的良草。


小指月说,如果住在城市周围都没有山,又怎么能找到良药呢?


老先生笑笑说,应付普通寻常病,厨房即是药房,只要掌握升降浮沉寒热阴阳之理,厨房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不可小瞧,都会成为你对付疾病的好招法,以后我们再来慢慢讲。


这种松老人又问,是什么药,我可以去采?


老先生说,就是松树疙瘩,中医又叫做松节,像人体的关节一样,能够治疗各类痹症。


这种松老人说,这个太简单了,我随手都可以砍很多,你们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给你们送一大把过来。


这样老先生便叫他回去用羌活、独活、松节来泡酒,每次服用时都煮过,平时就少量地喝,等天气变化,痹痛发作之时,就喝多一点,就这小小的药酒方子,让他周身痹痛大减,以前天气一变化,人都没法再干活了,身体关节痛得茶饭不香,睡眠不安,现在这药酒下去,浑身上下微微出点汗,气通血活,身心舒畅,不再怕这令人头疼的风湿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外台秘要》曰,历节风痛,用独活、羌活、松节等分,以酒煮过,每日空心饮一杯。




点油与除锈垢


《药品化义》曰,独活,能宣通气道,自顶至膝,以散肾经伏风,凡颈项难舒,臀腿疼痛,两足痿痹,不能动移,非此莫能效也。……能治风,风则胜湿,专疏湿气,若腰背酸重,四肢挛痿,肌黄作块,称为良剂。又佐血药,活血舒筋,殊为神妙。


故独活其功有二,诸风掉眩,颈项难伸。诸寒收引,腰脚不利。


有个渔农,经常要修筑塘堤沟渠,跟水打交道,有时整个人下半身都泡在水里,这样一边干活出汗,毛窍大开,一边寒湿之气乘机就进来,刚开始年轻以为没事,可年龄越大,身体四处奇奇怪怪的疼痛就越来越多,甚至最严重的时候,早晨起来,周身硬邦邦如僵尸,转摇都不能,更不用说,屈伸起来了。


只有忍着疼痛,自己搞点活络油,涂涂擦擦,揉热后,才稍微可以活动开。


老先生说,老来疾病都是壮实招的。


这渔农叹了口气说,我若早听老人言,就不会吃亏在眼前了,那些年,我成天泡在水里,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现在碰点冷水,关节都痹痛难受,你看我这腰都快弯不下去了,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关节老化,就像生锈了的钳子一样,屈伸不得啊。


小指月说,前几天我拿药剪的时候,发现这药剪好久没用,都生锈了,费了好半天功夫把锈迹刮走点上油,才算修好又可以灵活使用了。


老先生说,你这关节痹痛屈伸不利,像不像锈迹堵在那里呢?


这渔农说,有点道理,我在医院检查,又说我腰椎间盘突出,又说我膝盖长骨刺,这些大概就是锈迹吧。


爷孙俩哈哈一笑,确实检查的片子里头,发现关节之处长有些凹凸不平的骨垢。


老先生所,指月你思考一下,这些骨头周围的垢积影响到活动,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小指月说,《黄帝内经》上面都记载了。


爷爷示意指月说下去,指月说,《黄帝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盛则为行痹,湿气盛则为着痹,寒气盛则为痛痹。


老先生又说,那他局部为什么会长垢呢?


小指月说,风寒湿一旦束缚肌表,血液循环就会受阻,脉道会闭塞不通,瘀血就会停留,同时津液运行不畅,局部也会变为痰浊,这样痰瘀交阻,跟风寒湿相互搏结,就会形成现在看到的各种凹凸不平的骨垢。


爷爷说,那该如何把这骨垢给瓦解了呢?


小指月说,首先少不了用风药把风寒湿由里到外,通过发汗祛出肌表。


老先生又说,那还有呢?


小指月说,还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风湿痹痛的治疗过程中,总少不了活血行气之品,气通血活,风湿自去也,而且气通血活有助于局部痰瘀对流解散开。


还有呢?


小指月说,好像就是用这思路便行了,既补气血,又能祛风湿止痹痛。


老先生说,要见病知源,气血从哪里造出来的呢?风寒湿为什么会长驱直入,深入到筋骨里头呢?


爷爷这一句话,便点醒了小指月。


小指月说,肝主筋,肾主骨,如果不是肝肾不足,这风寒湿不可能乘虚直入,至虚之处,乃荣邪之所啊,所以应该加些补肝肾,壮腰膝之品,而且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这精血之库便是肝肾气血也要从这里发源而出,经过脾胃运化,便能流布周身。


所以应该加些补益肝肾健脾胃之品,这样气血源源不断能够造出来,正气日强,风湿痹症就会日退,精血日足,病理产物在局部就呆不下去了。


老爷爷说,照这样你首先要用祛风湿止痹痛的风药治其标。


小指月说,比如独活防风细辛秦艽。


老先生又说,第二步你得流通气血治其本,治风先治血,而且气通血活,有助于局部病理产物搬运走。


小指月说,比如四物汤,就是治血第一方。


老先生又说,第三步,你得强筋健骨补肝肾治其根,使骨髓坚固,肌肉致密,这样使风湿之邪不至于长驱直入,越进越深。


小指月说,这时可以用杜仲、寄生、牛膝,专补肝肾强筋骨。


老先生又说,第四步你得健脾和胃,使得气血生化有源,以治其源,这样有渊源不单的气血,产生出来,五脏六腑能吃饱饭,才有力气一举把风寒湿痹赶出体外。


小指月说,这时可以用人参、茯苓、甘草或肉桂,四君子汤的思路。


老爷爷点点头说,没错,这样标本根源思路都理顺了,那用什么方子呢?


小指月说,爷爷我明白了,就用独活寄生汤,这汤方就考虑到了标本根源。


爷爷说没错,此汤方方歌上说,风湿顽痹屈可伸,可不是简单的治风湿痹痛的方子,孙思邈创造此方非常有道行,你还得继续领悟此方的精髓。


然后小指月就写出独活寄生汤来。


老先生说,病人舌苔白腻水滑,寒湿痹痛盛,独活须重用,方能以风胜湿。


《本草正》曰,独活专力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


这渔农就连续煎了十剂独活寄生汤,一天天感觉身体轻松,一天天感觉到痹痛减轻,到后来早晨眼睛一睁开,就能起来,关节也不僵硬了,连晚上原本经常要抽筋的,也没再抽筋过来,真是肝肾强壮,气血充足,百病难生啊!


老爷爷说,指月,你看这汤方像不像在给他关节点油除锈垢呢?


小指月想了下说,风寒湿邪还有瘀血,就像锈垢,所以用风药跟活血药把它们除走,这样气通血活,锈垢没有。


老爷爷说,那点油呢?


小指月说,补肝肾强筋骨,还有健脾胃,生气血的药物,就是养他的筋骨肌肉,筋骨肌肉得到精血滋养,就变得柔和,不再僵硬了,就像剪刀点完油后,再用就很顺手了。


老先生哈哈一笑说,如果孙思邈他老人家知道你这么想,估计也会乐坏的。


小指月也笑道,这样会修剪刀,就会治风湿咯。


老先生又说,其实,一般风湿痹症都有两大病机,一个是久痹多虚,一个是久痹多瘀。


小指月说,虚就是没油,需要点点气血,瘀就是锈垢多,需要刮一刮,哈哈!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备急千金要方》曰: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组成】独活3两,寄生2两,杜仲2两,牛膝2两,细辛2两,秦艽2两,茯苓2两,桂心2两,防风2两,芎2两,人参2两,甘草2两,当归2两,芍药2两,干地黄2两。


天津名老中医王士福在《治痹之秘在于重剂》一文中谈到“如疼痛较重,舌苔白厚而滑者加独活一味,此药不但有疏风散湿之功,若用至60克既有镇痛之神效又无副作用”。




春风化雨牙痛方


《千金方》曰,治齿根动痛:生地黄、独活各三两。上二味细切,以酒一升渍一宿,含之。


《续名医类案》曰,文潞公方,治牙齿风热上攻肿痛,独活、地黄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和渣温服,卧时再用。


有个老爷子,牙齿剧痛,又松动。


老先生说,牙齿为何脏所主?


小指月说,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老先生又说,牙齿为什么会松动呢?


小指月说,年老肾精不足,加上虚风上拔。


老先生说,那就要用一味药能够养肾阴,再用一味药可以把少阴肾精的浮风疏散出去。


小指月说,养肾阴,最妙不过地黄,祛少阴浮风,并能止痛之药,最妙不过独活。


老先生便说,没错,就用生地养其真,使齿根不动摇,用独活顺其性,祛其风,使痹痛消除。


然后小指月就用这两味药,教这老爷子用酒泡后,含在牙齿上面漱口,饮下一点也可以,齿牙松动而痛,很快就好了。


老先生说,年老牙齿松动疼痛,大都是肾精亏虚所致,所以不能纯用风药去止痛,还得配滋养肾阴之品,令牙齿牢固不痛。


小指月说,《黄帝内经》提到,不通则痛,不荣易痛,是不是这风药独活能令五脏元真通畅,不通则痛的病机就解除了,而生地乃补养肾水第一品,它能养五脏之真,不荣则痛的病机也解除了。


爷爷高兴得说,你能站在这个高度上去看这两味药,那这两味药就远远不止于是个小小牙痛方,如果你灵活变化,用独活使脏腑之性得顺,用生地使脏腑之真得养,这样顺其性养其真,何患疾病之不愈。


小指月说,看来爷爷我要再好好研究一下风药跟滋阴药了,这里头太妙了。


爷爷说,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风药能够引领滋阴药去滋养五脏九窍,就像春风能把春雨带过来,灌溉禾苗,而滋阴药又能缓解风药之燥。


这样春风带雨,万物生发,风药配滋阴药,五脏安和。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单兆伟经验


用独活治疗头痛、齿痛而疗效上乘者,少见报道。笔者认为凡头痛、齿痛因风寒湿邪引发者,皆可用之以散邪止痛。


治头痛,常与川芎、白芷、蔓荆子等同用,以增祛风止痛之效,如“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痛在脑齿”,用之以搜伏风,常配细辛、生地黄、川芎等,如《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治牙痛,可单用本品止痛,例如《肘后方》治风齿疼颊肿,用独活以酒煎热含漱,亦可与细辛、川芎、羌活、生地生地黄等同用,散寒止痛之效更佳,方如《证治准绳》独活散;若风火牙痛,牙龈红肿者,可配石膏、升麻、细辛等以散风清热而消肿止痛。




风药胜湿能治泄


有个六岁的娃子,因为吃了生冷瓜果,一直拉肚子,由急性腹泻转为慢性,现在偶尔喝点凉水,或者晚上踢了被子,没盖着肚子,迅速就肚子疼痛,泄泻反复,肠鸣漉漉。


儿科的医生给他用了痛泻要方,即白术、白芍、防风、陈皮。


一喝上,肚子疼痛减轻了,可泄泻也没好,还是照样拉稀水。


于是他们找来竹篱茅舍。


小指月一看这娃子,舌苔白腻还水滑,便说,这清气在下,湿气不化啊,这方子也开得挺好的。


娃子的父母便说,为什么这么好的方子,也没有止住泄泻啊?


老先生说,指月,你看是为何呢?


小指月也摇摇头。


老先生说,地面有沓水,你怎么让它快点干?


小指月说,把风扇打开来,空气流通,就很快干了。


老先生又说,如果晚上洗完澡,头发湿漉漉,要想很快让它干了好睡觉怎么办?


小指月说,打开风筒吹吹咯。


老爷爷又说,要想让他快速干爽呢?


小指月说,把风筒开到最大,吹出来的这些温暖干风,很快把头发烘干。


老先生笑笑说,没错,这方子思路对了,就是风力不够,所以肚子痛好了,但水泻仍然没彻底化干。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爷爷说,再加进独活、羌活二药,各用5克,加大辛温的风力,迅速吹干他肠腑中的湿气。


这样娃子在吃了药后,慢性腹泻拉稀水就消失了,小指月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泻。风药能够很快让清阳出上窍,这样水湿不下注,拉稀水就好了。


老先生说,这叫风能胜湿,清风荐爽,湿气自干。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记载,慢性腹泻泄泻日久,脾虚夹湿,健运无权,症见泄泻反复,肠鸣漉漉,舌苔厚腻,或食已即泻者,常于健脾止泻方中加羌活、防风、独活等祛风药以升阳化湿,鼓舞脾胃清气,又“风能胜湿”,则相得益彰。独活等祛风药用量要小,一般为3~5g。




用风药来疏肝


《前南本草》载,独活能治两胁疼痛。


有个急性肝炎的患者,炎症退掉后,老觉得胁肋胀满,不时有刺痛感。


医生认为他这是肝郁气滞,给他用了四逆散疏肝理气,吃了后稍微放松一点,但还是有些隐痛。


难道疏肝的力量还不够,于是再给他用了郁金、香附、木香,发现肝部隐痛感还不能根除。


他便找来竹篱茅舍。


小指月摸完脉后说,爷爷,双关脉郁滞,用疏肝降胃的四逆散没有错啊?


老先生又说,你看看他舌头。


这病人舌苔白腻。


老先生说,湿阻气机,一般行气药力量还不够,得用风药,才能把周身气机吹动起来,加上一味独活5克试试。


这样就在原方基础上加了独活5克。


这病人就疑惑了,问以前这汤方我吃了十几付,都没有根除我肝部隐痛,你再加这一点点药有效吗?


老先生笑笑说,以前医生给你用的药,就像木工钻孔一样,已经钻到九分了,这味药再下去,把最后一分也透开,你不妨一试。


这病人回去就按照老先生所说的,又抓了三付药来吃,吃到第二付它就感到肝部有股气通开,胀痛就消失了,第三付吃完,胸肋不疼痛就不再出现了。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那么多疏肝理气的药,都不能把他肝中郁结疏理开,你用这风药独活,居然可以疏肝理气是什么道理。


老先生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所以风气通于肝,这是《黄帝内经》里头基本的原则。


小指月恍然大悟说,我天天读《黄帝内经》,居然没有读透这句话,现在爷爷说了,好像有些眉目了。


老爷爷说,那有什么想法呢?


小指月说,这独活是风药,风药能制造风气,风气又通于肝,所以能够条达肝气。


爷爷是借祛风湿的独活来疏肝理气,条达肝郁。


老爷爷说,那为什么前面用香附、郁金都没法把肝郁条达呢?


小指月说,香附、郁金疏肝利胆比较平和,就像风扇一样,只在内部转,而独活就不同。


老爷爷说,有什么不同呢?


小指月说,独活乃风药中的悍将,气味雄烈,芳香四溢,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独活它行气之力就像自然界刮风一样,能让屋子跟屋外空气对流出入,这样肝气一下子就条达到毛窍外面去了。


老先生点点说,没错,像香附、郁金只是小理肝气,而羌活、独活能够大理肝气,对于肝郁气滞,瘀血阻结,出现的顽固胁肋隐痛,你用小理肝气之法,未必能转得开气机,这时用大理肝气之法,使大气一转,胁肋疼痛自然应手而愈。


小指月听后,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用这风药来疏肝理气,无疑对于治疗抑郁症又多了一把金刚钻。


借助风药能出入表里的个性来条达内部气机,这真是一个巧妙的思维。


于是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杜曦经验 独活治肝炎后胁痛 在一次学术活动中,上海市崇明县中心医院蔡丽乔医师介绍独活有治疗肝炎后胁痛的作用,我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曾治疗43例,其中治愈39例,好转4例。一般服3~10剂即可达止痛效果。临床上凡肝炎后证属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肝胆湿热、瘀血阻滞而出现胁痛,在辨证用药的基础方中加入小剂量(成人一般6g)的独活,胁痛常能应手而愈。但独活辛温,故肝阴不足的患者慎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12):16]




子宫肌瘤是怎么形成的?


《黄帝内经》曰,石瘕生于胞中,客气客于子门,子门闭,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


有个子宫长肌瘤包块的妇人,经常少腹痛,到医院一检查,肌瘤都快有弹珠子那么大了。


医生说可以手术,但她想保守治疗,看看用中药能不能够化掉。


于是她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看她穿着一条短裙子,然后又问,平时你是不是经常吃雪糕冰激凌凉饮啊?


她说,是啊,这些关我子宫肌瘤什么事呢?


中医总是能够从日常生活之中找出真正的病因。


如果你只是在疾病表面上用药,不从生活里头找出养生误区的话,那疾病治好了,它又容易反复。


这时老先生说,女人腹部要注意保暖,不能受寒,一旦受寒,就寒凝血瘀,痛经甚至闭经,子宫也容易长包块。


这病人听不懂,她说,受寒只会感冒,怎么会使子宫长包块呢?


老先生说,就像河流一样,天气温和,血脉通畅,天寒地冻,血脉瘀滞,所以中医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寒则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


这妇人听了后,觉得似乎有点道理。


老先生接着又说,短裙子,寒从下面来,凉饮可乐冰激凌水果,寒从上面来,空调吹冷风,寒从外面来,这样贪凉饮冷,三管齐下,你的子宫冻得打哆嗦,都缩成一团了,恶血都排不下来,现在长肌瘤,将来还长大包块呢,都是一团死血在那里堵住。


她听后,不禁有些害怕。


老先生说,你冬天手脚都冰凉,身体的温度都不够,为什么还那么喜欢贪凉饮冷呢?


这下一针见血,妇人连冬天手脚冰凉,睡不暖的症状都让老先生说出来了。


小指月问,怎么知道呢?


老先生说,双尺脉沉迟,为里有寒,沉主里,迟主寒,里有寒,手脚当然不能暖了。


这妇人说,老先生我尽量改过来吧,你看我这要怎么治呢?


老先生说,子宫肌瘤,不姓瘤而姓寒,治子宫肌瘤不靠攻坚破积之法,而要靠阳主气化。


小指月问,为何呢,爷爷,不是说瘤者留也,气血留滞吗?用活血化瘀难道不对吗?


老先生笑笑说,活血化瘀是辅助的,助阳气化才是主导。


这妇人有些听不明白爷孙俩的专业对话,然后老爷子便做了个比喻说,比如我现在从冰箱里拿一个冰疙瘩出来,你们说,用什么办法,能够把这冰疙瘩化掉碎掉。


这妇人说,用铁锤子不就一下子捶碎了。


小指月说,放在温暖的火盆里,它自然就融化蒸发掉了。


老先生又笑笑说,用锤子虽然打碎了,可冰疙瘩还在,就像碎石后,容易再长石头,动手术后,容易再长包块,但用温暖助阳气化之法,使身体阳气充足,这些包块就像冰雪碰到春阳一样,春阳一融雪,纷纷化为水,积雪冰疙瘩自然就没得了。


这妇人说,那我这个能不能治呢?


老先生笑笑说,就看你怎么配合了,我要用药给你雪中送炭,你如果不断地贪凉饮冷,给自己子宫雪上加霜,那肌瘤就像冰疙瘩一样硬,越来越难以消化气化了。


这下这妇人终于明白中医是原来是这样看病的, 原来是这样思维的,原来要靠养生跟用药一体,才能够共同把疾病治了。


小指月说,爷爷我知道用什么药了。


老爷爷说,用什么药给她子宫雪中送炭呢?


小指月说,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到,妇人腹中有癥瘕,就用桂枝茯苓丸。


老先生点点头说,尺脉沉迟有寒,阳主气化功能不够,才导致气血水停留,用桂枝茯苓丸能够助阳气化,活血化瘀,利水下行,不愧是治疗妇人腹中寒积的名方。


小指月便把这五味药写了下来。


老先生说,这积是怎么形成的,小指月引《黄帝内经》说,积之所生,因寒而生。


老先生又说,为什么寒气会导致积聚呢?


小指月又再引《黄帝内经》说,肠外有寒,津液与血相抟,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老先生说,所以这积能够长成,一般离不开三大原因。


小指月说,哪三大原因呢?


老先生说,《黄帝内经》不明说了吗?第一得有寒气,第二寒气令津液不能流通,第三寒气又让血瘀滞,这样津液跟血包裹在一起就是痰瘀,所以真正的积,在中医看来就是一团寒气包着痰瘀。


这时小指月豁然开朗说,爷爷,这样我们不但会治子宫肌瘤了,很多肿瘤包快积聚,只要知道它们是这样形成的,那都可以用一法通治之啊!


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学问之道,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这张仲景创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里的包块,不单为妇人立法,更为各类积聚包块立法。


古人说,《伤寒论》上一百一十三方,就代表一百一十三法,我看远不止一百一十三法,单纯这桂枝茯苓丸的设计就有三大法了。


小指月说,哪三大法呢?


老爷爷说,你看就这普通的五味药,张仲景没有提到《黄帝内经》,而每一味药好像都成为《黄帝内经》的注脚。


小指月便把桂枝茯苓丸背了出来。


桂枝、茯苓、桃仁、赤芍、丹皮。


然后又琢磨这五味药如何成为《黄帝内经》的注脚呢?为何张仲景是在用《黄帝内经》的理法来去设计方药呢?


这时爷爷便说,首先你看桂枝,在这里最重要,它能温阳散寒,助阳气化,它可以把包裹在肌瘤包块表面那层寒冷的衣服撕开来。


小指月又说,原来这样,没有辛温的桂枝,确实不能够让汤液温暖,让身体寒积气化啊!


老先生又说,第二大理法就是茯苓。


小指月说,茯苓用来干什么呢?


老先生说,张仲景用茯苓八成以上都是用来化饮的,说白了就是让身体津液流通,而不会凝聚成一团囊肿水液积液。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茯苓走三焦,原来就是不让身体有积水,有津液停留为饮邪。


接着爷爷又说,第三大理法就是桃仁、赤芍、丹皮,三味药共同活血化瘀。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瘤者留也,是气滞血瘀水停的产物,既然桂枝能够让气行结散,助阳气化,而茯苓又能够让水停饮停,重新流通起来,那么桃仁、赤芍、丹皮就是恢复血液循环,使血液流通起来不会停留在局部,成为瘀血死血包块。


老先生点点头说,正是如此。


小指月感慨地说,张仲景太厉害了,如果没有爷爷这样解说这首桂枝茯苓丸,我怎么也想不到一首汤方里头,居然饱含这么多医理奥秘,就像治疗一个积聚的全息图一样,里面把积块是由气血水相互包裹形成的机理都说明白了,并且通过药物还能把它们打散瓦解开来。


随后爷爷又说,指月还得再加一味药哦。


指月说,爷爷,这桂枝茯苓丸已经考虑很全面了,还要加什么药呢?


老先生笑笑说,古方今用,得多看看我们今天时代的一些特点。


小指月说,有什么特点呢?


以前张仲景时代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所以现代人受寒的机会大得多。


故要加一味风药,能够把腰脚以下的寒气散开,又可以止痛化子宫积聚的。


小指月说,是不是独活啊?


老先生说,为何呢?


小指月说,本来《神农本草经》上说,独活能够主风寒所击,又可以止痛,还能够主女子疝瘕。


老先生点了点头,笑笑说,古代所谓的女子疝瘕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或盆腔积液之类的妇科疾病。


小指月说,这风药有什么本事,把女子子宫里头包块疝瘕都治了呢?


老先生说,这个问得好,你如果读懂这点,你就等于掌握了解读《神农本草经》的一把钥匙。


小指月说,刚才又是《黄帝内经》《伤寒论》,怎么又谈到《神农本草经》了呢?


老先生接着说,前面我们讲《神农本草经》时,为什么藁本这味风药在《神农本草经》上就记载主妇人疝瘕,你如果想通这个问题,不仅能够用风药去止割裂包块积聚疼痛,更能够知道这些包块积聚是怎么形成的,也知道风药的真正本事在哪里,绝不仅仅局限于治风寒感冒。


小指月这下一头雾水了,用风药来治疗肿瘤积聚疼痛,这种思想实在太非比寻常了,一般人怎么能想得到呢?


老先生笑笑说,这又得回归到《黄帝内经》里头去了,《黄帝内经》说,妇人的子宫包块是因为子宫受寒收缩,导致瘀血当泻不能泻,留止在那里,就结成块状,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便越来越大。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原来爷爷一直叫妇人要少穿裙子,少吹空调,并且月经期间少洗凉水少洗头,目的就是防止毛孔收缩闭塞,子宫留住恶血啊!


老先生又说,还有呢?


小指月说,还有,爷爷常教这些受寒的妇人们,喝姜枣红糖茶,以及多晒太阳多出汗,使腠理疏通,那么子宫内的恶血,就佷容易随着月经排走,过而不留。


爷爷又说,那你知道这里为什么要用独活来治女子疝瘕了吗?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独活辛温味厚,味厚走下焦,入少阴肾,肾主胞宫,这样独活便以它辛温之气,散除肾经埋伏的风寒湿,所以痹痛可愈,毛孔可打开来,积聚可以截断它形成趋势。


老先生听后默许地点了点头,而这妇人在旁边安静地听爷孙俩对话医理,谈论养生,也受益匪浅。


她说,老先生回去我会注意保暖的,然后多运动,多晒太阳,少呆在空调房。


这时小指月就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进独活一味,想不到才吃了第一剂,少腹的疼痛就消失了,一直吃了半个多月,来月经后觉得很顺畅,排出很多血块,然后再去做个检查,奇怪子宫肌瘤都没有了,连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说,会不会前面误诊了呢?既没有动手术,也没有用什么药,这肌瘤不可能不到半个月就消掉了。


这妇人笑弯了腰,因为只有她跟爷孙俩知道这瘤子是怎么消掉的。


从此这妇人便过上一种温暖阳光的生活,不再贪凉饮冷,不再爱漂亮穿短裙找风寒找病受,所以身体也就越来越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杰维特㟂的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w.dbe668.com/?id=187

分享给朋友:

“3.13、独活” 的相关文章

读《我是铁杆中医》摘记---头痛

读《我是铁杆中医》摘记---头痛

常见头痛症状用方感受风邪头痛昏沉,痛处游走不定,舌苔薄,脉浮缓祛风解表,宜用川芎茶调散感受湿邪以满头昏蒙困重为主,说不出具体的疼痛点,这种情况,即《内经》的所谓“伤于湿,首如裹”,患者身重酸胀,舌苔白腻,口淡乏味,脉濡,治须祛湿解表,宜用羌活胜湿汤内伤虚症气虚每遇到劳累过度时发作,患者头痛隐隐,少气...

四君子汤加味演变思路图:

四君子汤加味演变思路图: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散寒理中焦四君子汤【理中汤去掉大辛大热之干姜,换上淡渗之茯苓】---平补脾胃之方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脾虚湿滞,胃脘不适,苔白稍厚1.1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加法半夏】--病情再重些,痰湿较甚,胃脘胀闷,苔白厚1.2香沙六君子汤【...

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临床应用地黄丸出自钱仲阳之《小儿药证直决.卷下》,由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它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故称为六味地黄丸。此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疗效确切,成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历代医家经过反复实践,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

2.5天花粉

5、天花粉[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治渴圣药天花粉  小指月问,爷爷,为什么瓜蒌根又叫做天花粉呢?  爷爷说,天花粉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其根作粉,洁白如雪。第二种是瓜蒌根内有花纹,天然而成。  小指月又说,天花粉是治渴圣药,是疗烦渴之要药,爷爷说凡...

2.6竹叶、淡竹叶

6、竹叶、淡竹叶[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竹叶与淡竹叶之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小指月正在对比竹叶跟淡竹叶,他问,爷爷啊,为什么这竹叶跟淡竹叶,都写着清热泻火,除烦利尿,它们功用的都一样,都是甘淡带点寒,好像不需要特别去...

2.10决明子

10、决明子[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添灯油与揭灯罩  有个读书人,为人豪爽,胸怀大志。  但却屡屡不能够以满腹知识来创出一番事业,他常年醉心于书本,埋首于案牍,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多年来却依旧贫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