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摘 > 正文内容

3.11、巴豆

ms2年前 (2023-03-05)中医文摘28

11、巴豆

[功能主治] 性热,味辛。有大毒。峻下寒积,逐水消肿。胃肠寒积停滞,脘腹胀痛,痰多水肿等症。外用治恶疮疥癣。


福兮祸所伏之祝寿


  《伤寒论》曰,三物白散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有个老人七十多岁,平时就喜欢喝酒,比较多痰,这次正逢到他过生日,家里人都很高兴,大摆宴席,为老爷子祝寿,这样热热闹闹,张灯结彩,老人家也喜笑满面,这样大家都放开肚皮吃酒喝肉,一直搞到晚上十点多才吃完。


  老人家从来没有吃这么饱过,然后就有点困倦,便上床睡觉。


  第二天大家怎么发现老爷子起来,以前老爷子每天都是天还没亮,他先亮过来,大家都习以为常,今天见不到老爷子便赶紧破门而入。


  原来老人家还在深睡之中,大家开始叫,老人家却迷迷糊糊,不知如何作答,好像痴呆了一样。


  家里人第一个想到会不会中风了呢?


  但口眼也没有歪斜,身体也没有偏袒,就是神识迷糊,昏不知人,于是不得不请爷孙俩前来。


  小指月摸完脉后说,爷爷,双手脉都实大有力还带滑。


  然后又看到老爷子满嘴都控制不住流出大量胶痰,非常粘稠,撬开口腔一看,舌苔厚腻垢浊。


  老爷爷说,整个痰实壅堵在胸肺,所以神不住主舍。


  家里人说,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这几天大便怎么样?


  家里人说,这三天老爷子都没有大便过。


  小指月说,小大不利当治其标,是不是该先通通肠?


  老先生说,不单是要通肠,还要把胸膈中的胶痰导泻下来。


  小指月说,爷爷,那是不是要用凉膈散呢?


  老先生说,你看他舌苔如何?


  小指月说,白腻垢浊。


  老先生说,凉膈散是治热证的,用硝黄,这个应该按照寒实结胸来论治,而选用《伤寒论》的三物白散。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这脉象那么有力,不用硝黄去泻吗?


  老先生说,有力非为热实跟寒实,如果热实就用硝黄,如果寒实就用巴豆,这里头如果弄反了,祸不旋踵啊!


  《本草通玄》曰,巴豆,禀阳刚雄猛之性,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羸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巴豆、大黄,同为攻下之剂,但大黄性冷,腑病多热者宜之;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伤寒传里恶热者,多用大黄,东垣治五积属脏者,多用巴豆,世俗未明此义,往往以大黄为王道之药,以巴豆为劫霸之剂,不亦谬乎?


  小指月才明白,说,这巴豆不是有毒吗?


  老爷爷说,覆舟之水亦可载舟,伤人之药亦可救人。


  然后给这老人家用上三物白散,连灌了两次药,并不断呕吐出更多的粘痰来。


  第三次再灌药进去,腹中转气鸣响泻下,连续泻下三次,搞得满床都是稀屎。


  这时老爷子便说,我好口渴啊,想喝水。


  老先生说,先给他一碗冷粥,不要泻得太厉害。


  小指月说,为什么用冷粥呢?


  老先生说,巴豆乃大热之品,攻下峻利,斩除寒积,势如破竹,唯有用冷粥可以缓其峻利。


  小指月点点头。


  老先生又说,用这三物白散治病,通泄胸腹痰水,就像倾盆大雨,一泻过后,万物焕然一新,如果没有辨明寒积,或泻下过度,就像暴雨如注,泛滥成灾,反而不可收拾。


  所以用巴豆必须随时准备冷粥,以缓其暴利。冷粥就是巴豆的刹车板。


  这老爷子慢慢就能讲话,神志也恢复正常了。


  老先生说,老年人本来脏腑元气虚,就应该少激动,七分饱,你这又是祝寿,又是庆贺,又是满桌酒肉,这不是孝敬老人,而是完全没有半点健康常识。


  无知的爱等于伤害,无知的孝反而带来灾病。


  痰生百病食生灾。


  这家里人听后羞愧难当,还好及时把老爷子就过来了。难怪农村里面流传这样的俗话说,老年人千万别祝寿,一祝寿就会缩短寿命,这种看似有些武断的结论,其实很多人是不懂得此中的道理。


  老年人是过得平平常常最好,心情激动难安,餐桌上又暴饮暴食,这就是为何逢年过节,老年人更多住进医院的道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叶橘泉经验


  仲景《伤寒论》有桔梗白散,是典型的巴豆剂(巴豆霜1分,桔梗、贝母各3分)。原方主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


  我曾用于痰食胶结昏迷不语之老人,获得意外之疗效。如郑姓老人年70余,素嗜酒,并有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其人痰湿恒盛,时在初春,其家有喜庆事,此老人嚼酒肉饭食后,即入床睡眠,翌日不起,家人在忙碌中初当不知,至晚始发觉患者迷糊,询之瞠目不知答,木然如痴呆。


  因其不气急,不发热,第三天始邀余诊,两手脉象滑大有力,检视口腔,满口痰涎粘连,舌苔则厚腻垢浊,呼之不应,问之不答,两目呆瞪直视,瞳孔反应正常,按压其胸腹部,惠者蹙眉似有痛闷感拒按状,于揭被时发觉有尿臭,始知其遗尿在床,然大便不行。


  当考虑其脉象舌苔是实证,不发热,不咳嗽,不气急,病不在脑而在胃,因作寒实结胸论治,用桔梗白散五分,嘱分3次以温开水调和缓缓灌服。2次灌药后,呕出黏腻胶痰样吐物甚多,旋即发出长叹太息呻吟声,3次药后,腹中鸣响,得泻下2次,患者始觉胸痛、发热、口渴,欲索饮,继以小陷胸汤2剂而愈。




巴豆治冷积寒泻


  远方有个医门国手刘老,八十高龄,却得了泄泻病。


  不管是健脾除湿,还是补火助阳,或清热解毒,屡治不效。


  周围的名医也纷纷出主意,如此迁延数月,病情日重,于是写了一封信过来,请爷孙俩出诊,前去看一看。


  老先生收拾好行囊,小指月也背了个小包裹,便日夜兼程,徒步而行。


  小指月在途中走到腿都提不动了,这长途跋涉,不单需要耐力,更需要精神。


  他看爷爷怎么走得脸不红,气不喘,好像前面走那么久等于没走过一样。


  便不解地问,我都快累趴下了,你怎么还闲庭信步的呢?你是怎么走下去的?


  老爷爷笑笑说,再远的路,你只要走好当下的一步就行了,我所要做的就是专注当下,只要把脚迈开一步就行,这里头不需要太多的耐力,也不需要太大的精神。


  小指月恍然大悟,原来这一路长途跋涉,小指月不是累在双腿上,而是累在心念上,他一直在观赏风景,在思考问题,又在猜想这最难治的泄泻病会难道什么程度呢?


  这样在念头上消耗的能量气血,都比双脚走路消耗得还要多,所以小指月年少看起来体力居然跟不上爷爷这老头子。


  这时指月稍微调整一下心态,就不是落在爷爷后面了,而是赶在爷爷的前面。


  这样终于走到医门国手刘老的家了。


  老先生先凭脉望色,然后再看以前医生开的处方,原来前面医生都说,年老体衰,中气不足,才导致泻痢下注,所以必须用补。


  可越补阻滞就越厉害,泻痢就越排不干净,小指月说,爷爷,这关尺部脉象都带些滑数。


  老先生说,看来还是要通因通用。


  这医门国手刘老说,我以前也想过通因通用,所以用芍药汤,香连丸,服用后也没有效果。


  老先生说,你这身体确实不太好治。


  医门国手刘老说,先生但说无妨。


  老先生说,通因通用,有小通跟大通之分,你素来身体多痰湿,肥胖,积滞在大腹,不是一般小通能通得开,必须要雷霆手段,就像盘根错节,非斧斤不能斩除,如果我用迅猛涤荡之剂,你敢服吗,你会怀疑吗?


  这医门国手刘老说,当世之医,唯君与我,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之有呢?


  于是俩人相互信任,老先生便再无顾虑,遂用巴豆霜一味,峻下痰水,泻痢遂愈。


  小指月说,为何要选用巴豆呢?


  老先生说,巴豆乃治泻痢良药,李时珍称巴豆治泻痢乃千古不传之秘,特别是年老体衰,本身阳气不足,病人又喜欢吃生冷海鲜鱼肉,这些黏滑冷积,滞塞在肠壁,便导致泻痢反复难愈,你若用寒下之硝黄,这些寒痰留饮更下不了,如雪上加霜,这时你用温下之巴豆,方能如春阳融雪,长通腑肠,寒去痢止。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墨余录》中记载,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八十高龄患泄泻病,自治不愈,邑中诸医也遍治不效,迁延数月,病情日重,于是写信请李中梓为其诊治。


  李中梓日夜兼程,来至肯堂病榻前,经过凭脉审证,仔细诊视,终于弄清病变的症结在于前面诸医咸云病缘于年高体衰,故屡用补剂,愈补则愈滞,治疗惟有采取“通因通用”之法。


  由于王比李年长,名气也高,李颇有为难之处。于是便对王肯堂说:“公体肥多痰,当有迅利荡涤,能勿疑乎?”


  王曰:“当世之医,推君与我,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也。”


  李中梓便一反他医治法,遂用“巴豆霜一味,下痰涎数升,其疾顿愈”。


  两位名医彼此相互敬重相互信任,一时遂被传为医林佳话。

◎巴豆拾珍

(1)杨传温经验

巴豆一名,童叟皆知。常使人望而生畏,有点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的味道。 对医界来说,巴豆之性烈,巴豆之力峻,更是无医不晓了。

余家世医,祖辈常教诲曰:巴豆别名“肥鼠子”,鼠类最喜食之,又说:巴豆 少量口服,可以破积聚、疗^瘤,治肚腹胀满,成人、儿童均可服用,疗效较佳。 成人每次1~2粒,生用。并举若干病例,授余习之.又谓:若遭巴豆中毒或泄泻 不止者,可口服新汲水一碗,解之立效。关于“肥鼠子” 一说,作者亲见药厨中 的巴豆常被老鼠盗食一空,然何以老鼠服若多之巴豆而安然无恙,其理不知.

于人服之到底有多大毒性,亦不了然。一次偶然的机会,用了一次生巴豆.又巧 逢一个幼童误食巴豆的病例,才对巴豆有了实践体会。

蒋某,女,55岁,教师,素无他病,只是多年患习惯性便秘,经常腹部胀满, 隐痛不适,食欲不佳.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导便、润肠.开始服用情况尚好,待继 续服用,药量越用越大,效果越来越差,一日不用则数日不便,便则肛裂带血, 且消化呆滞。无奈,于1984年夏延余诊治。接诊后视其精神好,无病色,脉缓有 力,苔黄薄、质正常。随处方一张;生巴豆1粒,压碎(不去油),用一碗淡面糊 送下,嘱患者若拉稀便3次以上时,应立服冷开水半碗至一碗。患者上午10时服 用,12时半开始腹泻1次,至下午6时共泻6次,泻时有肠鸣,但无腹痛,自觉 便后格外畅快舒服,排泄物为黑黄色黏液兼少量食物残渣及脓液,味恶臭,6时 许饮冷开水1碗,后又泻1次,一夜无事,睡眠很好,后未再泻。次日随访,腹 部坦软,精神好,无任何异常发现,忌肉、腥3日.自此以后,每2日自行大便 1次,不干。现已年余,迄无反复.

刘某,女,4岁,住西安市西关.1985年3月5日上午10时,家长急匆匆抱 来求诊,问其故,家长谓当日8时许,患儿之姨备5粒去皮之生巴豆灭头虱用,当 时小女在旁玩耍。当其姨用巴豆时不见,问小女,小女回答她吃了,故速来院求解。 查患儿精神好,玩耍自如,压其腹软而无痛,问吃豆豆没有?患儿曰:吃了.计服 巴豆1~ 1.5小时,当即给患儿服冷自来水100毫升左右,1小时后又服1次,坐等 观察。下午3时患儿有腹痛感,澹稀大便1次,内有巴豆2粒.经观察再未见异 常,遂去。巴豆确有泻下、导便之力,亲历用验,不容怀疑。冷水能缓。

指月按:从人食巴豆而易泻,老鼠食巴豆则肥壮看来,并非所有老鼠实验都 可以移用于人体。而中医靠的是自身内证试验和亲自临床观察药物效果,从而总 结经验,加深印象。药书上讲巴豆性烈最为上。毕竟属于温下之品,如非寒实冷 积,必须慎用。善用巴豆泻下冷积,若药中病所,则如倾盆大雨,泻后万物皆新。 可若用之不当,或泻下太过,导致体力不支,变症横生,就像暴雨成灾,不可收 拾。服后如若泻下不止者,饮冷水遂止,不可服热粥。巴豆得温热泻下更速

(2)张根等经验 巴豆内服治疗膘疮

祖父张玉珠,花甲之岁患朦疮,诸医乏效,3年有余.右小腿胫骨下端部一铜 钱大溃疡面,四周皮肤乌黑肿胀,疮口凹陷,疮面肉色灰白,时流污水,腥臭难 闻,若无良图。幸遇一老走方医,其言易治,半月可愈.药物及用法:生巴豆(不 去皮心),晨起因回吞下1枚,随即嚼服洗净的生葱(去须)六棵,日1次。连服10天后,疮面污水锐减,肉色淡红而暗,四周皮肤暗红,肿胀消,疮面平坦变小 如一分人民币大小。又5日而平复,果如其言.

鉴于此,吾用上述方药于1980-1986年治疗此病90例,治愈率90%,愈后 很少复发。且药后无腹泻等毒性反应,少数病人仅有极轻微的腹部烘热感。

生巴豆辛热大毒,其毒性为巴豆油,主要含在仁内。不去种皮,因囤吞下, 其油受内外二层种皮挡护,不至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渗出,胃酸侵蚀及胃肠黏 膜揉搓,外种皮开裂,其油缓渗慢滤微量持续而出。伍生葱其义有三:一能监制 巴豆之毒性,使其不伤胃肠;二引巴豆能直达病所,使其发挥温散宣通、以毒解 毒之能;三因生葱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散寒通阳、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之能。二者 为伍,相得益彰。共奏散寒除湿、通阳活血、解毒通络之功,而收毒去新生、脉 络通畅、疮口平复之效。此方用于臊疮日久,热去为寒,毒邪凝滞血气,脉络瘀 阻之证。若挟热邪,可配服黄柏末,每次3~5克,日2次,温糖开水送服.

指月按:巴豆本为温热峻下之品,而葱乃通中发汗所需,葱管外实中空似肺, 肺主皮毛,二物相合,能引肌表败浊排下,引新鲜气血上来。臊疮乃肌表溃烂所 致,陈旧不去,新血难生。臊疮日久,久病多虚寒,巴豆性热,既能暖寒,巴豆 善攻逐又可推陈,像这种温下之品,正适合寒积败浊。所以巴豆非仅为肠腑中寒 积而设,肌表血脉有寒积,亦可用之。不过要看用何药做引导,用葱走表,善于 让肌表臊疮辞旧生新。

(3)吕承全经验

余曾治疗一商人,形体丰腴,又喜进食肥腻,患鸡鸣泄(慢性结肠炎)半年 有余,用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四神汤、罂粟壳等健脾补肾、固涩止泻之品, 久治皆不效。该患者在行路时偶尔拾了一粒巴豆,放入口袋中。晚间去看戏,又 买了些花生放入口袋中,边看戏边吃。夜间患者突然出现腹泻数次,方知自己误 食了巴豆,急来诊治。余嘱其饮用冷水,以解巴豆毒。患者饮冷水后,腹泻渐渐 停止。自此,患者鸡鸣泄竟获治愈。

余之同乡万某参加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到敌后侦察,万某通晓些中药药性, 出发前万某自购巴豆10余枚,捣烂后涂于右上臂皮肤,不久右上臂出现显著水肿。 在敌后万某遇敌军抓壮丁,万某伪称右上臂骨折,得以解脱。完成侦察任务返回 后,万某将右上臂置于冷水桶中浸泡,不久右上臂水肿消退如初。在临床上须注 意,有蛔虫者不宜服用巴豆,因其易引起肠穿孔。

指月按:巴豆治冷泻,也取它温通之效果也。


(4 )李静经验

忆早年有一开饭店的邻居老太太,偶尔谈及哮喘病时,老太太说自己曾患过 哮喘病,经人传方用巴豆放入苹果内蒸服而治愈,至今已10余年未发作.并问我 知不知道此方.我回说此方书中有载,每日服1粒。她说开始也是如此服,但服 好久效并不显,后乃逐渐加量,每日增加1粒,后服至每日10余粒其效方显,后 直至病愈。受此启发,后遇寒喘患者每用之,发作时仍服用应症汤药,缓解后服 此单方屡用有效.笔者曾自服巴豆仁生用装胶囊中吞服,从小量开始服至每日12 粒巴豆仁,并无腹泻,但不可打碎服之.

1981年一友人之子,年16岁,来我家中,看我桌子上放有巴豆粒,自认为是 松子,去皮服下数粒,不一会吐泻交作,知其中午还好好的,何以突然如此?询 之服过何物,方说就是服了几粒你桌子上的松子,方悟是巴豆嚼服所致,嘱其服 冷开水2碗方止。俗语说巴豆不去油,力量大如牛,可见此药服法需慎用之。

指月按:巴豆用治哮喘应该以寒痰留饮为主。《本草通玄》中记载,巴豆性热, 脏病多寒者,可用之。而老年哮喘,久病多虚寒,加之遇寒则喘促加重,所以用 巴豆既有泻痰积之功,又有温寒冷之效。

(5)马骥经验

巴豆性味辛,热,有毒。若服用巴豆油1滴可致吐泻,亦有服用20滴而造成 死亡者,所以有人不敢使用。我随侍先祖父承先公临诊多年。先祖父认为,巴豆 之毒,正是其救人之用,用之得当,诚有神功,实为一种拯急济危之良药。

1932年秋,哈尔滨市遭松花江水泛滥之灾,街水深越丈,疫疣流行,以霍乱、 痢疾、湿温、温毒为最多。其间死人最快者为干霍乱,其证候表现为底腹绞痛, 欲吐不出,欲泻不下,四肢厥冷,冷汗如水,腓肠转筋,脉微欲绝。先祖父曾用 《金匮要略》中的三物备急散救活较多危重病人。并说:“此证最急,为秽浊之邪, 壅遏中焦,若不急取吐下,则贻误病机,将祸速反掌故必急投三物备急散。其 方由巴豆、大黄、干姜所组成,以温水或米汤送下,方中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 塞,性虽峻猛,但得大黄相辅,因其性相畏,其辛热之毒可减。巴豆得干姜,其 祛邪之功加强,且祛邪而不致伤脾.

我临证用巴豆,对病势剧而体强者,去皮炙用,取其峻猛效捷。病急、体不 甚强者,则宜制成霜用,取其性缓。1949年夏季的一天,忽抬来一病人,见其唇 青口噤,呻吟叫号,冷汗淋漓,脱腹疼痛,颠倒起伏。其状吐不出,泻不下,躁 扰之形,莫可名状。切其脉,伏而不见。我认为当时酷夏,病缘内伤饮食,外受

暑侵,清浊相忤,乱于胃肠,遭此卒疾,必峻攻逐邪,方可以拯其急,迟则祸不 旋踵。迅奔邻右药店,索巴豆、杏仁各两枚,去皮火炙,用纱布包之,捶烂后用 热汤渍之,榨取其汁,待温,撬齿强行灌之。汤下咽,须臾,患者腹鸣,大吐浊 水,喷射而出,远达2米左右.复灌以温水,再使探吐,俄更下利二行.移时患 者神苏噤开,痛定汗止。再酌橘皮竹茹汤,加厚朴、半夏,煎汤频饮之,禁与它 食.渴则以人参麦门冬汤呷之,藉以复其气津。翌晨家人邀诊,则患者精神大爽, 更依前方投2剂,3日尽剂,患者渐复常食,静息半月而告愈。

据先祖历年之经验,对此证,察其邪在脱膈者,则取外台走马汤;重当脐腹 以下者,则用三物备急散,服后得吐下,邪有出路,为有生机。服后其功不显者, 宜饮热汤助其烈性,顷即可致吐下。若用上法仍不吐下者,预后不佳。若吐下太 过,饮冷米汤或冷水,其毒立解.

我还常用巴豆治疗寒积腹痛、食物中毒等急症.巴豆一品,其性极烈,能吐 能下,可升可降,用之有节,能止能行,实为斩关夺门之猛将,治疗急症之良药。

指月按:巴豆虽辛热有毒,然覆水之舟亦可载舟,伤人之药亦可救人。古人 制造三物备急丸,以苦寒泻下之大黄,配合辛热峻下之巴豆,迅速逐扫尘垢,乃 为危急时期之良将.故名备急散,专治疗消化系统为污浊所犯,吐泻不得,此时 若不通开,生命岌岌可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杰维特㟂的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w.dbe668.com/?id=185

分享给朋友:

“3.11、巴豆” 的相关文章

四君子汤加味演变思路图:

四君子汤加味演变思路图: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散寒理中焦四君子汤【理中汤去掉大辛大热之干姜,换上淡渗之茯苓】---平补脾胃之方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脾虚湿滞,胃脘不适,苔白稍厚1.1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加法半夏】--病情再重些,痰湿较甚,胃脘胀闷,苔白厚1.2香沙六君子汤【...

2.6竹叶、淡竹叶

6、竹叶、淡竹叶[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竹叶与淡竹叶之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小指月正在对比竹叶跟淡竹叶,他问,爷爷啊,为什么这竹叶跟淡竹叶,都写着清热泻火,除烦利尿,它们功用的都一样,都是甘淡带点寒,好像不需要特别去...

2.10决明子

10、决明子[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添灯油与揭灯罩  有个读书人,为人豪爽,胸怀大志。  但却屡屡不能够以满腹知识来创出一番事业,他常年醉心于书本,埋首于案牍,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多年来却依旧贫困潦倒...

2.12黄芩

12、黄芩图片[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泻肺火而最妙  用药之妙,如将用兵。  兵不在多,独选其能。  药不贵繁,唯取其效。  要知黄连清心经之客火。  黄柏降相火之游行。  黄芩...

2.1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1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新疆中草药苦豆子图片【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止痛,杀虫。湿热泻痢、胃脘痛吞酸、湿疹顽癣、白带过多、疮疖溃疡。  老先生拿着刚从新疆捎过来的苦豆子跟指月说,指月啊,这苦豆子可是新疆内蒙古那边特有的清热燥湿药啊。  小指月说,为什么叫苦豆子呢?  老先生说,这是豆科植物,这种豆...

2.22、穿心莲

22、穿心莲图片[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池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草医郎中的两个绝招  在缺医少药的时代,有个民间草医郎中,善于用两种药治大部分常见疑难病,一种是补中益气汤治疗虚证乏力,一种是穿心莲片或者用草药穿心莲治疗从头到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