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摘 > 正文内容

1.6、荆芥

ms2年前 (2023-03-03)中医文摘34

1.6.mp3

6、荆芥

[功效]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1、荆芥治产后受风受凉,用入血分的风药,荆芥散血中之风,为产后血晕第一要药。

2、治荨麻疹的金刚钻,荆芥穗打粉干搓治疗;内服生地一两加荆芥5钱,忌食海鲜发物;

3、熬夜致眼痒眼痛,荆芥穗打粉内服;一切眼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晕目眩,用荆芥穗打成粉,以酒送服三钱即愈。

4、止嗽散,是表邪风邪还没有排尽,肺气失宣,导致咳嗽的特效方。用法打粉不煎以生姜汁冲服;治外感风入血引起的咽痒咳嗽;

5、荆芥解毒是通过它清阳之气,透发风邪,给毒疮一条出路。荆芥止痒,是由于风盛则痒,祛风则痒消。荆芥利咽喉,是因为咽喉与肺同系,肌表开则咽喉开,肌表闭则咽喉闭。

6、祛风解表、宣肺化痰和消食导滞是治疗小儿外感食滞病常见三大法,用荆芥祛风解表,使清阳出上窍,用焦三仙之类消食导滞能让浊阴出下窍。这样清升浊降,自然病痛得消。

7、治感受风邪所致之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荆芥穗比荆芥更沉淀,能入里,善于搜血脉伏风达表,配合蝉蜕或薄荷,更能祛风止痉。风胜则动,祛风则痉动减轻。

8、荆芥可以风干鼻孔清涕。荆芥带有一股清阳之气,人体鼻孔中清涕下流,乃上焦阳不化气所致。用荆芥除了助阳化气外,还有风令水干之意,因为荆芥也是一味风药,高巅之上唯风药可到。所以高山风大之处总容易干燥。

9、幼儿湿疹并发热不退;荆芥穗配黄连,能外散风热,内清里热,是解表清里法的代表。一般小儿感冒都有表闭和里郁,所以用一味风药沟通表里之气,稍微再加点清里之品,里外通透,其病遂愈。

产后血晕第一要药——荆芥


  不同情况下的伤风感冒,需要用到不同的风药,比如冬月用麻黄,夏月用香薷。


  不同的人也会用到不同的风药,比如说,刚生完小孩的产妇,如果不小心招风受凉,引起头晕发热该怎么办呢?


  这时可不是一般的风药能够解除,必须要找一味能引药入血分,可以祛血中之风的药,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看的血中风药首荆芥。


  有个产妇,生完娃子后,才十多天,就觉得坐月子呆在卧室里太无聊了,于是想到外面走走。


  家里的老人跟他说,产后体虚要注意避风冷,把帽子也戴上。


  睡知这产妇却说,都什么年头了,那些都是旧封建留下来的传统。


  在一般医院里生完小孩没多久就可以上班工作,于是这产妇便不以为意。


  趁着清晨比较清凉,便到外面踏青散步,刚开始很开心,可被凉风吹久了,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头开始有点晕。甚至身上隐隐感到,阵阵发热,马上回到家里来,不过已经慢了。


  她不知道产后血海不足,百脉空虚,最容易伤风受冷,即使家里窗户要开,也不能开得太大,特别是对于体虚之人,更要严格地遵守坐月子的规矩,安安心心地养好身体。


  就像蚕茧一样,为什么要有一个保护茧壳在那里,你太早把它剪开来,不让它在里面好好休养一阵子,等它要破茧而出产卵时,必定会大受影响,因为过早着了风伤了冷,生长发育就会大受损害。


  这可怎么办,既不能出门看医生,那就只好把医生请到家里来,小指月跟爷爷到这时,发现产妇已经卧病在床,头晕发热,非常难受。


  小指月一摸,脉浮,重按,一派亏虚,这该怎么办?


  用发散的风药,就会拔肾气,让虚者更虚,用补益的药物,身体有风邪,还外感发热,根本补不进去,这时老先生说,女科里头有个血中气药,此物善于入血能够把风气拔出体外,是善于理血中风邪的风药。


  傅青主在他《傅青主女科》书中,最善于用此药,治疗女人血中风邪瘀滞,你说这是什么药呢?


  小指月立马反应过来说,难道是荆芥?


  老先生点点头说,是荆芥。


  荆芥分为荆芥跟荆芥穗,荆芥穗发汗之力更大于荆芥,而且能直达下焦,把妇人伤血过后招引的风气拔出来。


  小指月又说,怕不怕风药动血呢?


  老先生说,有是证用是药。


  本身妇人产后血虚,可以在煎汤时冲化点红糖进去,祛风养血两相宜。


  这样发散风邪不伤气,深入血分又不耗阴,治疗产后血晕发热最妙。


  果然这产妇刚吃完药后,本来头晕发热的,马上脑中一下子清醒过来,身上微微出点汗,但又没有湿透衣服,很是舒服。


  还不用服用第二剂,本来卧病在床的,就可以起来了,这时老先生说,坐月子要谨慎,防风第一。


  这产妇羞愧地低下头,她知道自己的偏执最后带来了麻烦。


  所以马上听从家里人说的,产后要少碰水,少吹风,要好好静养,少看电视,少玩手机。


  回到竹篱茅舍,老先生翻出了《本草思辨录》,指出那句话,小指月才恍然大悟,心想爷爷太厉害了,每用一次药都有古籍依据,都是出自古人的经验,看来我还是要多读古书,原来用荆芥治疗产后血晕发热,古人已经反复验证过了。


  随后小指月把《本草思辨录》上这句话抄录在小笔记本上:


  荆芥散血中之风,为产后血晕第一要药。





治荨麻疹的金刚钻


  荨麻疹怎么办?


  周身肌表上下有风团,抓哪哪痒,一痒就能抓出一片红疹子来,严重的痒到烦躁失眠睡不着,非常难受。


  竹篱茅舍里头就有一个小伙子,荨麻疹已经有三年多了。


  这次发得太严重,因为吃了一次海鲜,搞得几年都睡不着觉,瘙痒难耐,老爷爷叫他脱下衣服来,小指月一看,从胸到手臂到后背,甚至到腿上,出来的红疹,堆成一片一片,像一朵一朵血红的云一样。


  他这小伙子都不敢往脸上抓了,再抓下去,整个脸看起来都要毁了,因为脸上都有两条抓痕。


  小伙子皱着眉头说,大夫,我怎么想哪里,哪里就痒呢,哪里痒就想抓哪里,不抓都不行,一抓就是一条一条的血痕。


  老先生便问小指月说,这是什么邪气在作怪呢?


  小指月想都没想就回答说,风邪!


  老先生又问,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风者善行而数变,就像打开一个窗户,风无孔不入,想钻哪就钻哪。


  老爷爷又问,像这种急慢性的风团,皮肤为什么会瘙痒呢?


  这个小指月就有点回答不上来了。


  爷爷便接着说,痒为泄风,你看去瘙一下,气血疏通,他就舒服,说明血气不太流畅。


  你想想有什么最快的办法,让他局部肌表血气流畅,风邪得到疏泄瘙痒熄灭呢?


  小指月想来想去,都是最起码要开汤药服用后看效果,这时老爷爷说,你去把那罐子里前几天打的荆芥穗粉末拿下来。


  老先生随后把粉末搞出一勺,把它敷在手臂上瘙痒的地方,帮他用手掌来回反复地搓,就像搓洗衣服一样,皮肤很快就觉得有点烁热,但随后这小伙子反而觉得有些清凉舒适。


  然后老先生叫小伙子依样画葫芦,搞些药粉子,在另外一边的手搓起来,搓到发热为止,然后又叫小指月帮这小伙子在背部搓上药粉子,因为背部小伙子自己搓不到,这样周身上下瘙痒的地方,都搓了好几次药粉子,搓到发热,热过后,皮肤表面就变得清凉干爽,非常舒适。


  本来边看病手都像猴子一样停不下来,忍不住抓耳搔腮,想不到一搓完这些药粉子,浑身舒适,瘙痒立止,前后完全是两个人。


  真是痒的时候坐立不安,痒一止后,气定神闲。


  老爷子问,小伙子怎么样啊?


  小伙子开心地说,老先生用的真是神药啊!我痒到睡不着,怎么现在一点都不痒了,这太神奇了。


  小指月看了也哈哈大笑,说,爷爷想不到你还有这招,今天我又学到一招了。


  原来荆芥穗,可以祛风散邪,治疗一切急慢性风团,荨麻疹瘙痒,原以为要放到汤里面煎,想不到直接用药粉子搓皮肤,效果来得更快。


  爷爷这时笑笑说,这只是一时治治标而已。


  小伙子担心地说,那我回去还发不发啊?


  老先生笑笑说,以后少吃海鲜鱼肉,饮食清淡点,身体就会好,别那么嘴馋,病从口入,乱七八糟的零食要少吃。


  这小伙子点了点头,然后老先生又叫小指月开上两味药,用一两的生地黄配上五钱的荆芥水煎服。


  老先生说,这个方子是治疗急慢性荨麻疹,肌肤瘙痒发红的特效方,回去吃上几剂,把病根也挖掉。


  小指月今天又受益匪浅,一个荆芥穗外搓方,一个荆芥配生地黄内服方,内外兼治,标本并行,其病立愈。


  小指月又问爷爷说,为什么要加生地黄一两呢?


  老先生笑笑说,治风要先治什么呢?


  小指月马上把他那医理顺口溜背了出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老爷爷随后便说,这就是了,生地黄最善于养阴凉血,荆芥穗善于疏通气血,驱散风邪。这样生地黄能够滋养阴血不足,荆芥穗能够疏泄风邪有余,这样有余得以疏泄,不足得以补益,所以疾病就痊愈得快。


  小指月高兴地把这个内外兼治,标本并行的招法记在笔记本上,将来治疗起荨麻疹之类的疾患,又多了一把金刚钻。





赌鬼的眼疾


  荆芥是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而且它能入血分以祛风,这是难能可贵的。


  有个赌鬼,经常熬夜打麻将,赌钱至通宵,白天就睡觉,没有人能够劝得服他。


  这该如何是好呢?


  老先生对小指月说,爹劝不服娘劝不服,疾病一到,你就服服帖帖。


  很多人就是这样,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病痛的紧要关头,都不能回头是岸。


  这个赌鬼长期熬夜,刚开始头晕目眩,他以为没什么,只是偶尔疲劳而已,想不到一天比一天加重,最后发展到眼睛都出血,而且瘙痒。


  这回可把他吓坏了,周围的人,还以为他得了什么大病,都对他敬而远之,不再跟他结伴一起。


  他这时才知道自己真出问题了,马上到处寻医,很多都以为他这是肝火上冲,用泻火之品,居然没办法把眼中出血以及瘙痒止住,照样每天双眼红肿,想抓痒也抓不了,而且弄得头晕目眩,浑身上下都难受。


  这样在家里卧病了半个月,还是没好。


  甚至家里人认为,是不是恶鬼遮眼,连求神拜佛的举动都做出来,发现还是没什么效果。


  无奈之下,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得知这赌鬼的过往,便说这个病不治的话,接下来眼睛就会瞎了,再也看不见东西了。


  这赌鬼听后,吓得冷汗淋漓,双腿都跪下去说,老先生老先生,请发发慈悲,救救我吧!


  老先生说,不是我不肯救你,只有你自己才能救得了你自己。


  赌鬼喃喃自语道,我自己能救我自己,我有这本事吗?


  老先生笑笑说,病是自家生,为什么自家救不了自家呢?


  睡养眼,你多少年晚上没有好好睡过了,你不是猫头鹰,不是蝙蝠,更不是老鼠,晚上应该合上眼睛的,你从来没有合过,这好好一双眼睛,不是被你自己折腾坏了,还有谁能搞坏你的眼睛呢?


  这药只能治三分病,眼睛还要靠你七分养啊,你能做到以后不熬夜吗?


  赌鬼听了后,犹豫了一下,然后好像终于下定了决心,又重重地点了几下头,像捣蒜一下,我能,我能!


  老爷爷接着说,生病不是要你的眼睛,而是要你知道去休息,睡养眼,没有一味药能够比睡觉更能保护自己眼睛的了。


  这次我给你出个招,如果下次再出现这问题,用药就没效了。


  然后小指月就从罐子里头,拿出已经准备好的荆芥穗粉末,每次服用三钱,用酒来送服。


  这赌鬼用了三天过后,眼睛红肿消退了,痒也没了。


  本来看东西有些模糊的,居然恢复了正常,清晰了起来,而且原本那种头脑晕晕沉沉,不清醒,甚至疼痛的感觉也一并消失了。


  这一次生病,让他在失明的边缘上走了回来。


  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你不要命了可以继续去熬夜去赌博,如果接下来还想过得好一点的生活,就要找一份正经的事儿干。


  果然村里少了一个赌鬼,多了一分安宁。


  小指月早就在笔记本上对照着《眼科龙木论》里头一句抄了下来:


  一切眼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晕目眩,用荆芥穗打成粉,以酒送服三钱即愈。





止嗽散里头的荆芥


  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


  小指月便拿着这句医学顺口溜,问爷爷说,为什么连名医都对咳嗽头疼呢?为什么他们很难治好咳嗽呢?


  爷爷笑笑说,《黄帝内经》怎么说的,哪些脏腑能令肺咳嗽呢?


  小指月马上想到条文上面说的,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爷爷点了点头说,咳嗽难治不难在用药,而难在辩证,难在找出病因来。


  小指月脑中灵光又一闪说,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爷爷说的是这个道理吧?


  爷爷笑笑说,没错,没错!这个肺它属于金,像一口钟,钟非叩不鸣,你五脏六腑,情志饮食之邪,从里面叩它会鸣,你外感六淫伤风受冷,从外面叩它也会鸣。


  这样虚实夹杂,寒热错综,病因难分,所以下药不易。


  小指月哦地一声,点了点头,连咳嗽一个小小的疾患都不是那么简单。


  有个咳嗽了一个多月的患者,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爷爷把完脉后说,脉浮,你吃了什么药呢?


  这病人说,什么川贝止咳膏,还有雪梨膏,还有镇咳水,所有能治咳嗽的药物我都尝了个遍,怎么还是咳呢?而且现在一吹风,咳得更厉害,甚至有时还咳点血出来。


  小指月一摸这脉象,点了点头说,这脉浮,怕风,遇风咳,还是一个表证。


  爷爷便问,那既然是表证,他用了大量往里收的药,会有什么结果呢?


  小指月笑笑说,闭门留寇,咳嗽想好也难啊!


  爷爷又问,那该怎么办啊?


  小指月笑笑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开门逐寇,给邪以出路。


  爷爷点了点头说,好,用含有荆芥的止嗽散。


小指月马上把止嗽散的方歌背出来:



  止嗽散用桔甘前,紫苑荆陈百部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这样从药罐子上面,拿下已经打成粉的止嗽散,包了几包,给这病人。


  这病人看这么少的一点药,便怀疑地说,我这病有一个多月了,这病人一着急,说话一快点,又咳了好几声。


  小指月笑笑说,吃药又不是吃饭,你放心拿去吃吧!治上焦如羽,小剂量的散剂,取它散者散也,更快速地能够把你身上留下来的风邪散出去。


  这病人又说,那我咽喉有点痒,怎么办呢?一痒咳嗽就加重。


  小指月笑笑说,这里头有荆芥,专治咽中风痒咳嗽,而且你还偶尔咳嗽带血。


  《本草备要》中说,荆芥功本用治风,又兼用治血者,以其入风木之脏,即是藏血之地也。李士材曰,风在皮里膜外,荆芥主之,非若防风能入骨肉也。


  难怪止嗽散中配有荆芥一味,因为它性味平和,寒热皆宜,又是解表药,善于通理气机。


  这荆芥是血中风药,善于祛血中风邪。


  这病人也听不懂血中风邪,但见这小孩子谈医论药,头头是道,于是便拿着药散回去,用姜汤煎煮过后,调服了,还真管用。


  小指月包了六小包,这病人只吃了三包,咳嗽就好了。他居然还把另外三包药送回竹篱茅舍来,再次感谢道,这么好的药,可以留给别人留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三小包药,解决了一个多月都搞不好的咳嗽,为什么呢?


  这些药又没有什么特别的,而且简单便宜,为什么效果却这么好?


  爷爷说,药无贵贱,当机者良,病人是外感风邪咳嗽,吃了大量止咳润肺的药,却没有去宣肺解表,表邪一直解不了,解不彻底,所以怕风,脉浮,遇风则咽炎咳嗽加重,这时你只要稍微地疏理肺气,加上一些平和的解表之药,就像止嗽散,虽然药中只有七味,药量也极其轻微,但整个方子能通宣理肺,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致助热,解表不伤正。


  然后爷爷翻开程钟龄的《医学心悟》第三卷,上面写着“治诸般咳嗽”,递给小指月,小指月就读了起来:


  “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


  经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矣。医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逾而走,则咳而见红。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开而不闭,喉窍宜闭而不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能无虑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


  小指月一读完后,不用爷爷多解释,他都明白为何喜欢用这个止嗽散,原来这方子是表邪风邪还没有排尽,肺气失宣,导致咳嗽的特效方。


  这方子不单是为止咳嗽而设,更是符合肺的生理去通玄理肺气机。


  爷爷突然说,考考你,肺咳是去理肺,还是去止咳呢?


  小指月摸摸脑袋说,当然是理肺了。

◎荆芥拾珍

1.龚士澄经验

荆芥,其气轻扬,专走肌肤,不似防风祛风能深入骨肉。龚氏认为荆芥具有解毒、止痒、利咽喉三大作用。

(1)解毒:本品辛温,发散风寒,辛而不烈,温而不燥,无论风寒、风热,都可使用。凡一切感冒,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咳嗽,鼻塞等症,均选用之,以其能解表邪、解病毒也.观《摄生众妙方》之荆芥败毒散,治疮肿初起,便是解毒先例.不过彼用于外科,我们用于内科而已。

(2)止痒:《医宗金鉴》消风散,治皮肤瘙痒,首列荆芥散风止痒。荆芥内服或煎汤洗浴,对皮肤痒症皆有显效。既然能止外痒,当然也能止内痒。感冒咳嗽,病人多先觉喉痒,同时才迸发咳嗽.荆芥擅长止痒散邪,服用后,咽喉痒除,咳嗽也随之缓解。是借鉴成方,由外及内的思路.

(3)利咽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荆芥汤,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咽之痛甚。组成荆芥汤荆芥、桔梗、甘草三味药,《医学心悟》止嗽散全都收入,龚氏又推而广之,用治喑症。凡外感咳嗽,伴有声哑或失音,或发音困难者,认为是风邪结而不散,属于“金实不鸣”,必用荆芥汤祛风散结利咽喉,屡用多验。

指月按:荆芥解毒是通过它清阳之气,透发风邪,给毒疮一条出路。荆芥止痒,是由于风盛则痒,祛风则痒消。荆芥利咽喉,是因为咽喉与肺同系,肌表开则咽喉开,肌表闭则咽喉闭。

2.李景尧经验

天津李景尧老中医治疗小儿外感除用疏风解表药外,多加宣肺化痰之品。他认为小儿因卫气不足,感邪之后每多犯肺,故凡遇小儿外感,几乎大都伴有咳嗽,甚则喘促,因此多加杏仁、桔梗、前胡等药。在用解表药时,不论风寒外感,或是风热外感,均加用荆芥。他认为辛凉解表药重在清热,而解表发汗之功不足,荆芥可宣散表邪,有解肌发汗之功,但要热服,微取汗出。又因小儿外感多兼夹食,故每多在解表药中加以消食导滞之品,如焦神曲、焦麦芽、鸡内金等.

指月按:祛风解表、宣肺化痰和消食导滞是治疗小儿外感食滞病常见三大法,用荆芥祛风解表,使清阳出上窍,用焦三仙之类消食导滞能让浊阴出下窍。这样清升浊降,自然病痛得消。

3.周文川经验

周文川老中医认为荆芥穗有入血搜风之功效。曾遇一新生儿(5天)患脐风,□噤不开,项背强直,家长相求治之,以期死里求生.当时因偏僻乡村别无他药可施,见其家中悬荆芥一捆,嘱以荆芥穗15克,蝉蜕30克,煎水少少与之频服。事隔三载又重逢,不期此儿活泼天真地给来客搬凳。家长告云,此儿当年服药后,

口噤、背强直顿消而愈.嗣后周老又治三例“四六风”,均以此法获生。由此可知《本草纲目》云荆芥穗“入足厥阴”,《食性本草》称谓“主血劳风气”“祛风理血”不假。周老佐蝉蜕,入血搜风之力捷妙。

4.谢海洲经验

荆芥有疏散风邪而能解除痉挛的功效,与薄荷等份应用,粉碎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用10克,每日三次,可用治感受风邪所致之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

指月按:荆芥穗比荆芥更沉淀,能入里,善于搜血脉伏风达表,配合蝉蜕或薄荷,更能祛风止痉。风胜则动,祛风则痉动减轻。

5.陈幼珊经验荆芥妙用止清涕

贵州老中医陈幼珊曾治一老翁,每于受凉即清涕长流,伴轻微寒热,咳吐黄色黏痰。他医诊为风热犯邪,予桑菊饮治之,药后寒热及咳嗽减轻,唯清涕竟生.其脉浮,舌边尖红,苔薄。乃以桑菊饮中加荆芥一味,清涕竟止。又诊一6岁女孩,其母日:“小女自幼流清涕,致使双鼻孔皮肤都被清涕浸蚀发红”.查小女孩除双鼻孔下被清涕渍成两道红沟外,无鼻流浊涕,舌边尖红,苔薄,双额窦、鼻窦均无压痛,予疏风清热之桑菊饮加荆芥2剂.药后清涕大减。仍拟上方2剂,1周后,清涕已止,鼻孔下仅留干燥红色痕迹。

指月按:荆芥带有一股清阳之气,人体鼻孔中清涕下流,乃上焦阳不化气所致。用荆芥除了助阳化气外,还有风令水干之意,因为荆芥也是一味风药,高巅之上唯风药可到。所以高山风大之处总容易干燥。故用荆芥可以风干鼻孔清涕。

6.祁振华经验

北京祁振华老中医曾治疗一例幼儿湿疹并发感染,高热不退,用荆芥穗15克,黄连10克,水煎,内服1/4,余下熏洗而获愈.

荆芥穗经密闭提炼实验证明,荆芥穗含薄荷挥发油量等于等量薄荷的8倍,如煎沸15分钟以上,挥发油将全部逸出,失去其效能.故凡是含挥发油的解表药的煎法可以先用沸水浸泡15分钟,然后置火上煮沸3〜5分钟即可。温服后,令全身微微汗出为度,应避风寒,以防止重感。切忌重盖复裹,迫使汗出淋漓如洗。否则,气阴两伤。

指月按:荆芥穗配黄连,能外散风热,内清里热,是解表清里法的代表。一般小儿感冒都有表闭和里郁,所以用一味风药沟通表里之气,稍微再加点清里之品,里外通透,其病遂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杰维特㟂的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w.dbe668.com/?id=149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1.5、香薷

下一篇:1.7、防风

“1.6、荆芥” 的相关文章

2.20金银花

20、金银花图片[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治一切内痈外痈要药——金银花  仙方活命金银花。  小指月说,爷爷疮痈开手第一方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饮开手第一药是金银花,这金银花是一切疮痈的要药啊!  老爷爷说,世人皆知金银花为一切内痈外痈之...

2.22、穿心莲

22、穿心莲图片[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池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草医郎中的两个绝招  在缺医少药的时代,有个民间草医郎中,善于用两种药治大部分常见疑难病,一种是补中益气汤治疗虚证乏力,一种是穿心莲片或者用草药穿心莲治疗从头到脚的...

2.27、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

27、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图片[功能主治] 性微寒,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一粒金丹退高热  七叶一枝花,深山在我家。  痈疽如遇此,一似手拈拿。  小指月一边背着七叶一枝花的歌谣,一边跟爷爷正在山里头采着七叶一枝花。  爷爷说,痈疽、蛇伤,以此为妙药。  小指月说,前面学了那么多治...

2.28、拳参

28、拳参图片[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用于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痔疮出血,毒蛇咬伤。一味拳参乃宫血清宁  小指月疑惑地问,爷爷,为什么七叶一枝花蚤休叫重楼,而拳参也有人叫它重楼,这不就混淆了吗?  爷爷说,药名不统一,就容易出问题,我们尽量在开药时,要开...

2.30、土茯苓

30、土茯苓[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单味土茯苓汤治梅毒疮  一个妇人两边大腿各有一个如掌面大杨梅毒疮,疮毒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直抵筋骨,所以筋骨常常拘挛疼痛,三年都好不了。  经常忧愁,郁郁寡欢,吃饭也没有...

2.37.锦灯笼

37.锦灯笼最便宜的喉痛散有一家专门烧锅炉的工厂,天气一热,很多员工都会因为不同程度的咽喉热痛而没法上班,这老板就想着该怎么办,工厂又不能停工,又不可能花大量钱把工人送到医院打吊瓶。所有的老板都懂得精打细算,所以这老板找来竹篱茅舍,问爷爷有没有既便宜,最好不怎么花钱,又能防护工人们咽喉肿痛的妙方。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