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石榴皮
71石榴皮
【性味归经】酸、涩,温。归大肠、肾经。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小儿久泻
有个小孩子,因为吃错东西,导致腹泻不止,连续拉了三四天,人都像脱水一样,立马瘦下来,黑眼眶明显,少气乏力,可还是拉稀不止,甚至睡觉时手都轻轻抖动,家里人恐怕会抽风。
老爷爷说,土虚则木摇,确实拉肚子太厉害会转变为手抖头摇而动风。
于是赶紧教他们用石榴皮,加点罂粟壳,来收敛固涩。
这家里人也略同医术,恐怕收敛留邪,便举棋不定。
老爷爷说,急则治其标,如若不止住病势,导致亏虚,引发风动,这样更麻烦,而且已经拉几天,邪去大半,可以赶紧收摄。
遂用此二药,一剂泻止,二剂泻愈。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杨干潜经验 石榴皮治小儿泄泻 小儿不像老人常习惯便秘,且稚阳稚阴,每暴泻伤津,土虚木摇而死于慢惊,故按《内经》“得守者生”之旨,须及早使用止涩法,我每以日泄泻超过10次或泄泻势甚者,即施用止涩,不必惧其留邪,“慎勿因循反致虚”。止涩之品,每选石榴皮3~20g,再按比例适当增加甘草用量以制其涩味,若缺石榴皮,可用诃子。如“直肠洞泄”,用石榴皮而泻不止,可按年龄加用罂粟壳3~6g煎服。最近治一婴儿患中毒性消化不良,腹泻多月,某儿童医院疑为不可治,用此药配方辨证论治,2剂而止。
广东著名中医学家韩梅峰,治疗小儿泄泻经验颇为丰富,我将其常用药物编成“小儿泄泻方”:石榴皮8g,生扁豆9g,生谷芽8g,云茯苓10g,甘草2g,扁豆花3g,生薏苡仁9g,莲子(去心)10粒。药量应随年岁及病情增减,这是一首酸涩止泻、甘淡渗湿、健脾和中之良方,我20多年来,应用此方治愈病例当以千计,兹介绍中医同道推广使用。
石榴皮拾珍
1、邓铁涛经验 我家屋前屋后种有石榴树几棵,常遇到有人泄泻时,便从树上摘下15到30片石榴叶,煎水内服,屡试屡效。因此还采集晒干,送亲戚友人备用,一般每次用干品10克左右,或鲜品30克左右,小儿减半,以清水两碗煮开,20分钟左右,取药汁分两三次内服即可。
指月按:石榴叶亦能收敛止泻,其味干涩,性平无毒,所以乃夏季久痢湿泻之简验便廉方也。当然如果泻痢积滞未清者,应该先服用通肠之品,而后再收涩。
2、《吉林中医药》:一工人在火灾里头,不慎被烧伤,致颜面红肿热痛,出现多处水泡,经清洗创面,跟消炎处理后,用石榴皮一斤,清水洗干净,煮成汤水,以纱布蘸药液外敷,第二日红肿热痛减轻,连续用一周后,脱皮结痂,遂愈。
指月按:《贵州草药》记载,治汤火烫伤,石榴皮研末麻油调敷患处。石榴皮能收敛伤口,助于恢复。《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石榴皮,或者叶子,还有治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的作用,单用新鲜的皮叶捣烂,外敷患处,亦能修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