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摘 > 正文内容

4.60莱菔子

ms2年前 (2023-03-05)中医文摘35

莱菔子


【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巧借消食药延年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又说,腰带长寿命短。


这都说明年老后保持轻健的神采,便有利于延年益寿。有个九十岁的长寿老人,仍然能自理生活,原来她八十多岁时曾大病一场,身体消瘦,饮食无味,必须要子孙轮流照看,可为何后来又枯木逢春,恢复生机呢?


原来老爷爷叫她饭后吃点保和丸,十多年来这老人家身体赘肉渐少,很少肠积肚胀,消化不良。


老爷爷说,这保和丸里头就有神曲、山楂、莱菔子之类消食化积之品,可以让老年人健胃消食,不容易被食物壅滞。所以病必须要保住脾胃,脾胃得保,周身太平。当然服用保和丸的前提是病人必须是有食积体质,或者容易消化不良,服用的方法是小剂量频服,这样才不会消导过度,因为消导过度,便容易伤人元气。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名医蒲辅周老先生,曾担任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他常为总理看病,有一次总理便问蒲老说,你每次给我看病,开的药并不多,而且价格也便宜,效果也很好,比一般医生开的贵重药更灵验,不知道为什么?


蒲老说,别人把您作为总理来开方,我把您作为病人来治疗,不需要高价补品。您消化不好,又应酬多,常服保和丸,保您脾胃平和,每天吃个粗粮,玉米窝头,对您身体有好处。


总理笑笑说,你说得很对,药要对证,不在贵贱,保和丸这药名很意思,保胃气,让身体安和,我就照你说的办。


这样总理就经常吃玉米窝头,还服用保和丸,脾胃消化功能调得比较好。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治一切食积: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莱菔子换个红顶子


老爷爷跟指月讲起三钱莱菔子换个红顶子的故事,小指月就疑惑,这莱菔子乃非常便宜贫贱的药材,就萝卜的种子而已,凭什么可以换个官来当呢?于是竖起耳朵听爷爷讲。


原来清朝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有一次做大寿,御膳房里面做了各种美味佳肴,慈禧看完戏后,特别快意,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一时就忘记太医们的叮嘱,便开怀大吃,吃完后,就病倒了,经常短气乏力,没有多余精力去议论国事。


但国事又繁忙,慈禧她便命令御医们每天给她用最好的野山参煎成独参汤进补,用来支持体力。


刚开始喝了参汤后确实人有劲,可到后来越吃越不对劲,不仅没有效果了,反而头胀胸闷,食欲全无,还经常恼怒发脾气,甚至流鼻血。


你想想,如果是因为食积气滞,导致周身乏力借助参汤来补助气力,并不能把积滞消磨掉,那你身上照样压力重重,就像车子超载了,爬坡爬不动,你以为多加些油进去,就能把车子开快,这样加油然后再提速,反而会更伤车子,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赶紧卸载肩负。


可朝中的御医都知道太后喜补不喜泻,补药多贵重,泻药多贫贱,太后金玉之体,怎么能够轻易服用这些贫贱之药呢?于是大家都很少往这些方面去想。


这样朝中众医束手,便张榜招贤,凡能够医治好太后之病者,必有重赏赐。


三天后有位走方医,他就琢磨出太后发病的病因病机,暗暗一笑,便胸有成竹,揭下皇榜,为何呢?他一想就明白此中道理,富贵人家大都肥甘厚腻,而且饮食过度,所谓甘脆肥脓,腐肠之药,经常吃太好,肠胃功能便会减退,如果懂得吃些粗粗糙糙的粗粮,身体反而会更受用。


这时他便用三钱的莱菔子,研粉加些米面,搓成三粒药丸,并且称这药丸为小罗汉丸。说来也奇怪,这太后服完第一丸鼻血就止住了,第二丸下去,胸中就不闷胀了,第三丸下去排了不少屁,胃口大开,居然想吃饭,随后精神振作,头脑清醒。


于是慈禧大喜,便赐予郎中一个红顶子,这红顶子就是清代做官的标志,为何小小莱菔子能够治好太后的病?


药虽小,道理却不小,世人大都重视进补,而忽略了给六腑减负,听到参茸就欢喜,闻到大黄莱菔便忧虑。


这莱菔子能化痰顺气消积,积滞被化去,身体就有力,正如车子卸载后,就跑得快。


张锡纯对莱菔子颇多赞誉,认为不论莱菔子生用或熟用,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


《本草从新》说,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可见理气消积之品,单服久服便容易伤气,那怎么办?


张锡纯说,不用怕,莱菔子炒熟打粉,每于饭后片刻服用一钱许,借此消食顺气,又有食物助力,因而能多进饮食,打开胃气,气分自得其养。若用于除满开郁,病人体虚,可配以人参、白术、黄芪,虽多服久服,何至于伤气。


小指月又疑惑了,究竟用人参能不能用莱菔子,不是人参最怕莱菔子吗?人们常说莱菔子最善解人参的药劲,这是什么道理?


老爷爷说,如果病人纯属体虚,需要用人参来补益正气,一般补得进去,就不用莱菔子,但你如果过用人参,或者本来虚者多不易受补,反生胀满,你都可以少量加点莱菔子,这样连补带消,莱菔子消陈气,人参补元气,这样浊降清升,推陈出新,自然胀满得消,身体气力得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莱菔子反而有助于人参,不仅莱菔子有助于人参,而且它对于其他药物,乃至于整个消化系统都有助益,因为它善消化滞气,所以李时珍讲莱菔即萝卜是蔬菜中对人类最有益的。


自古以来也有萝卜一上市,药铺不用开的民俗谚语,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顺口溜。所以古今也有不少医家认为,莱菔子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或者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效。


而清代名医陈士铎在他《辩证录》中还反复用到人参与莱菔子的配伍,体现人参得莱菔子补而不滞的思想,他常将二药用于虚实夹杂的病症中去。而张仲景在治疗虚人腹胀的朴姜半草人参汤里头,也用人参配合消胀下气的厚朴,体现补虚泄实,虚实相互照顾,并行不悖的思路。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草新编》曰,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


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


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


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能够孝养双亲的方子


痰生百病食生灾。


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稍微饮食不解,就容易产生痰饮,怪病多由痰作祟,这些痰饮就可能成为各种奇难怪病的来源,所以老年人饮食不可过饱,不可过肥腻,更不可过于复杂。


有个老人家,咳喘多痰,胸闷食少,最近痰涎涌上,咳吐不尽,甚至晚上经常半夜喘醒,睡觉不好,严重时还必须放个痰盆在床底下,一个晚上上上下下,二三十次,搞得老人家非常疲惫。这样在他三个孝顺孩子的陪同下来到竹篱茅舍。


小指月发现,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痰饮病,而且越是年老越是容易得痰饮哮喘。


这三个儿子问,医生,为什么我们老父亲,经常半夜喘醒,睡不好觉。


老爷爷说,痰不去,喘不平。


那该怎么去痰呢?


老爷爷说,痰饮乃浊阴之物,浊阴应该出下窍,只有降本流末,清阳才会上升,才不会喘气,可以用三子养亲汤。


小指月给这老人家开了几剂三子养亲汤,老人家吃完后,就用不着痰盆了,因为咳痰就非常少了。


看到效果这么好,小指月不禁问,爷爷,为什么叫三子养亲汤呢?


老爷爷说,这汤方是由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味药组成,一般高年双亲大都有痰饮疾病,用这三子可以降气化痰,你看苏子降胸膈中痰,莱菔子降肠胃中痰,而白芥子能化皮里膜外之痰。


这样痰浊下行不上泛,咳喘顿消,身轻安,由于这三子养亲汤,能够让高年双亲气喘得安,痰饮得降,所以这可是一个孝养双亲的方子。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


老爷爷说,如果觉得这三味药排多了,那还有一子养亲汤呢?


一子养亲汤?小指月大惑不解。


老爷爷说,就是用单味莱菔子,降气化痰治喘咳。


老爷爷便把《食医心镜》翻出来给指月看,上面写道:


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


小指月说,原来如此,随后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朱震亨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清宫秘史》记载,光绪皇帝患有痰涎壅盛,脘腹胀痛之证,经常精力不济,便要太医开些补药吃,太医遵旨,光绪服用后,病情非但不减,反而加剧,后来太医院的医生在煎药时悄悄抓把莱菔子进去,因为莱菔子能降胸膈中痰涎壅盛,从肠腑中排出,又能健胃消食,行气化痰,所以皇帝吃完此药后,第一剂胸膈开,第二剂脘腹胀痛除,第三剂身轻病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杰维特㟂的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w.dbe668.com/?id=280

分享给朋友:

“4.60莱菔子” 的相关文章

鸡采食量的公式图片

鸡采食量的公式图片

10-60天龄黄麻鸡千只每天耗料表xmind.rar...

阴不足之演变心悟---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的病机

阴不足之病机演变心悟阴虚---血虚---气虚---阳虚(阳虚阴必走也,月经量多)---生内寒---寒凝血瘀---生内热【整个过程从阴虚火旺到最后的因瘀而生的实火,两火相加变生多症,最多见之月经先期;再如用截阴之大辛大热的桂附也会加重这一过程,已经得到过我的验证的】...

2.6竹叶、淡竹叶

6、竹叶、淡竹叶[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竹叶与淡竹叶之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小指月正在对比竹叶跟淡竹叶,他问,爷爷啊,为什么这竹叶跟淡竹叶,都写着清热泻火,除烦利尿,它们功用的都一样,都是甘淡带点寒,好像不需要特别去...

2.8栀子

8、栀子[功能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焦栀子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尿血崩漏。脚崴伤,栀子良  爷爷跟指月采完药,准备回竹篱茅舍,爷爷见指月打了个呵欠,便说,指月啊,可要留神哦,小心平地绊脚翻跟斗。  小指月...

2.13黄连

13、黄连图片[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

2.24、贯众

24、贯众图片[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杀虫。有抗日本血吸虫作用。贯众为什么能杀虫  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小指月背着这句朗朗上口的《药性赋》。  便问,爷爷,这贯众为什么能杀虫呢?  老爷爷说,一方面本身贯众有小毒,以毒攻毒,另一方面,神农本草经上怎么说的?  小指月说,《神农本草经》曰,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