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赤石脂、禹余粮
73赤石脂、禹余粮
【性味归经】甘、酸、涩,温。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不敛,湿疹脓水浸淫。
图片
【性味归经】甘、涩,微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用于久泻,久痢,崩漏,白带。
赤石脂粥治小儿顽固泻痢
小指月说,爷爷,这赤石脂乃一种土壤,也可以做药?
老爷爷说,不单这种高岭红土可以做药,而且还是最为平和有效的涩肠止泻药,连小孩子都可以吃。
有个小娃子,水泻严重到脱肛,收不进去,一吃东西就泻,连喝粥也泻。
老爷爷说,试试用涩肠止泻,能治久泻久痢的赤石脂。
原来在《斗门方》中记载,用赤石脂打成像面一样的细粉,每次用粥饮调服半钱,专治小儿顽泻,肛门不收,乃行之有效的民间单方。
这小娃子吃什么都泻,就吃这种赤石脂粥就不泻,而且还很喜欢吃,连吃了几天,大便正常。
老爷爷说,一旦正常后,就要停止服药了,防止收敛太过,反成便秘。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子母秘录》记载,治小儿水痢,形羸不胜大汤药,用石脂研粉,以白粥调和服用
赤石脂禹余粮汤
有个老人秋天后伤于生冷,泻痢半个月不止,用了理中汤,发现还是泻痢,发现肛门都微微脱出来。
老爷爷说,这病人脉象下陷,理中汤它理的是中焦,而这种下痢出于下焦,必须要温肾固涩,只建中焦脾土还不够,必须要温暖下焦,加涩收固脱的药,遂用赤石脂禹余粮汤,送服附子理中丸。
原来这两味药都善入下焦,因为它们属于矿土类中药,能直入肛肠,由于它们性又偏涩,专主收敛,所以服用后,泻痢遂止肛门回收。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附子理中丸温暖脾肾治其本,赤石脂禹余粮汤,收涩肠道,急则治其标,标本并行,其效必速。
赤石脂拾珍
吴怀棠经验 苏州名医吴怀棠发现赤石脂治疗胃病是由于某个偶然机会,再通过实践治验而获得的。吴氏曾在农村巡回医疗期间,一度因缺乏制酸止痛止血的乌贼骨而别谋一味以代之,后发现赤石脂有此功用。经查阅方书《千金翼方》用赤石脂治痰饮吐水,“有人患饮,诸药不瘥,服此一斤即愈。”还说:“尽三斤,终身不吐水。”《本事方》亦云:“此方试之神效。”
据此,吴氏决定试用赤石脂代替乌贼骨治疗胃病,结果意外地发现其止痛、止血、制酸的效果非常显著,同时还做了一些疗效对照比较,有些病例不用赤石脂,其疗效就差,加入就好。从此,吴氏肯定了赤石脂治疗胃病的效用,近十年来,经治数百病例,疗效可靠,尤其是对上消化道溃疡病的效果最佳,绝大多数是成功的。
具体的服法剂量分两种,其一为汤剂,用赤石脂30~60克,研细加入汤剂包煎,汤剂的组成仍须按中医的胃病辨证用药为基础。
其二为散剂,基本方是:赤石脂250克,白及60克,降香30克,香附60克,炙甘草60克,上药作为一料。研极细末。每用5克,1 日 2~3次,食后开水调服,或作为丸药,或装入胶囊服均可。
指月按:赤石脂本身就是石类药,所以重镇下收,又善于收敛固涩,所以能把上逆的痰浊往下收,并且它还能敛疮生肌,符合脾土主肌肉,生发万物之意,所以有助于局部胃粘膜溃烂的修复,所以溃疡疾患用赤石脂在短时间能够止痛敛疮,又能把上泛的酸水收下去,所以是一味针对各类溃疡性胃炎的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