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海蛤壳
海蛤壳
【性味归经】咸,平。入心、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
黛蛤散治肝咳
《神农本草经》记载,海蛤壳主胸痛。
小指月手中拿着一种贝类的壳,叫文蛤壳,又叫海蛤壳,就像一把扇子,圆圆的,如果说牡蛎是大壳的话,那这海蛤壳就是小壳了。
学习过牡蛎,小指月对着海蛤壳,就没那么陌生,首先它生长在海底,味咸能软坚散结,所以对于体内各种赘生物如痰核瘰疬瘿瘤等,皆能软化之,其次它性寒可以清热,质重下降,所以能够堕火热下行,比如肝气郁结化火,用它来清肝肺下火,非常有效果。
有个妇人经常咳嗽,老爷爷没问她怎么咳,而是在摸完脉后是不是着急生气后加重,这妇人惊讶地点点头。
老爷爷说,这是肝咳,是肝火犯肺所致的咳嗽,应该清肝火降肺热,来治疗,同时要疏理肝中气机。
小指月说道,清肝降肺止咳的,最佳的是黛蛤散,就是青黛配合海蛤壳。
老爷爷说,还要加小柴胡汤。
小指月说,为什么呢?
老爷爷说,病人脉弦口苦咽干,胸肋还痛,证属少阳。
小指月点点头,原来爷爷,既抓病机,也抓脉势,用小柴胡汤调理其病机,用黛蛤散治其肝肺火亢的脉势。
于是老爷爷叫病人用小柴胡汤来冲服黛蛤散,吃了过后,胸肋痛消失,不再着急咳嗽。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学从众录》中记载,青黛三钱,海蛤粉三钱,二味专治疗咳嗽吐痰,鼻面发红,属于肝火犯肺者,一服即愈。
海蛤壳拾珍
《普济方》记载,陈通患水肿垂死,诸医不治,一妪令以大蒜十个,捣如泥,入海蛤粉,制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次饭前服下二十多丸,药服尽后,小便排下数桶而愈。
指月按:《药性本草》记载,海蛤壳治水气浮肿,利小便。原来这海蛤壳跟海藻昆布一样,生于水中,不被水腐,能够利尿治水肿,配合大蒜,善于辛开肺表,这样肺主通调水道,以海蛤壳质重,下达膀胱,自然水津下注,小便畅通。